1 / 3
文档名称:

[大豆蚜虫的综合防治技术] 大豆蚜虫防治.docx

格式:docx   大小:12KB   页数: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大豆蚜虫的综合防治技术] 大豆蚜虫防治.docx

上传人:业精于勤 2022/6/12 文件大小:12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大豆蚜虫的综合防治技术] 大豆蚜虫防治.doc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大豆蚜虫的综合防治技术] 大豆蚜虫防治

  一、大豆蚜虫的形态特性:   有翅胎生雌蚜:体黄绿色,头黑色,口吻较长,触角和身体等长。无翅胎生雌蚜:体黄绿色,口吻的特性和有翅蚜相似,触角比身体短。   二、大豆蚜虫的生活史:
  [大豆蚜虫的综合防治技术] 大豆蚜虫防治

  一、大豆蚜虫的形态特性:   有翅胎生雌蚜:体黄绿色,头黑色,口吻较长,触角和身体等长。无翅胎生雌蚜:体黄绿色,口吻的特性和有翅蚜相似,触角比身体短。   二、大豆蚜虫的生活史:
  大豆蚜虫以卵在鼠李上越冬,越冬部位一般在寄住的牙腋、枝干、枝干的缝隙里,越冬卵在次年4月,平均气温达10℃左右时开始孵化为干母,取食刚萌芽的鼠李,并以孤雌胎生的措施繁殖,5月中下旬豆苗出土后,产生有翅蚜向豆田迁飞,开始危害大豆幼苗,在大豆田以孤雌胎生措施繁殖,到9月上旬一部分蚜虫迁飞回越冬寄住上,另一部分在大豆上胎生有翅型雄蚜,也迁飞到越冬寄住上,和雌蚜交尾产卵越冬。
  三、大豆蚜虫的生活****性:
  大豆蚜虫具有初期点片发生和趋嫩的****性,一般年份迁飞株率在1%左右,这样就形成了大豆蚜虫初期田间点片发生的特点,但迁移到豆田的第2代开始就可产生有翅蚜,6月末到7月中旬气温升高、蚜虫繁殖快、大豆蚜虫群集于植株顶叶及分枝的幼嫩茎叶上危害。这是大豆蚜虫的盛发阶段,危害严重。到7月下由于大豆生长点停止生长和不适宜的高温,使大豆蚜虫在大豆上的寄生部位由集中在上部而转为分散到植株中、下部。逐渐浮现小型侨蚜,体色淡而体形小,发育缓慢,繁殖能力显着下降,田间蚜量消退。受害大豆的生长得以恢复。
  四、大豆蚜虫危害特点:
  大豆蚜虫的口器是刺吸式口器,它危害大豆时把口器刺入大豆植株的嫩叶和嫩茎中,吮吸大豆植株的汁液,使大豆的嫩叶、嫩茎叶绿素缺失,导致大豆叶片卷曲、节间缩短、植株矮化等症状,有的叶片卷曲成拳头状、有的叶片危害成“流油”状,大豆蚜虫的危害严重影响大豆的光合伙用,导致茎叶生长缓慢、引起大豆植株营养不良、分支少结荚少,和大豆豆荚瘪粒多不饱满、缺粒少粒,豆粒千粒重减少,严重地影响了大豆的产量和品质。
  五、大豆蚜虫的危害症状:
  危害大豆的蚜虫常以成蚜和若蚜群集在大豆植株顶叶、嫩叶和嫩茎上进行刺吸危害,严重时可布满茎叶,也可侵害嫩荚,影响大豆植株的光合伙用和营养物质的积累,大豆蚜虫吮吸汁液的同步,大豆蚜虫的肛门排出蜜露,就像在叶子上涂一层油同样,这就是群众所说的“流油”,其实它不是油而是具有甜味物质的蜜露,由于蜜露是甜的,不久被霉菌寄生,因此带蜜露的叶子上不久会生一层霉菌,覆盖了绿色的叶片,叶绿素吸取不到阳光,从而影响大豆叶片的光合伙用,进而影响大豆的产量。
  由于大豆蚜虫是刺吸式口器,因此大豆蚜虫刺入到有病毒病的大豆后,这个蚜虫的口器就带上了病毒,这个蚜虫再刺入健康的大豆植株时,就会把病毒传入健康的大豆植株体内,因此引起病毒病的蔓延危害,导致大豆病毒病在田间大流行,更加严重地影响大豆的产量。
  六、大豆蚜虫的防治措施:
  此前防治大豆蚜虫,始终是采用以化学防治为主的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