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曾国藩的“微博”]电视剧《曾国藩》
曾国藩年轻时是个愤青,“自负本领甚大,每见人家不是”。30岁时意识到自身的局限性,立志学做圣人,她的措施就是写日记,但是她的日记和一般人不同样,很像今天的微博。 曾的篇幅所有不长,[曾国藩的“微博”]电视剧《曾国藩》
曾国藩年轻时是个愤青,“自负本领甚大,每见人家不是”。30岁时意识到自身的局限性,立志学做圣人,她的措施就是写日记,但是她的日记和一般人不同样,很像今天的微博。 曾的篇幅所有不长,几十字,一二百字,写的内容多是生活的白描,从上午起床开始,吃的什么饭,和谁说的什么话,甚至晚上做了什么梦,所有一一记录下来,然后回忆自己一天的言行,发现其中哪一点不符合圣人规定,就加以自责,做深刻反省。更核心的是,曾不光自己看,还让她人看。虽然那时没有互联网,可以将自己的所思所想发布到网上,和粉丝们互动,但曾抄录数份,然后在好友圈子里传阅,好友们会在后边加批注,谈自己的感想,或批评,或鼓励,就像目前粉丝们的跟帖同样。
例如,有一次,好友倭仁在她的日记后批语道:我辈既如此学,便须努力向前,完养精神,将一切思维、闲应酬、闲言语扫除净尽,用心一意,钻进里面,安身立命,务要另换一种人出来,方是功夫进步。愿共勉之。曾国藩看到后的反映是,“为之悚然汗出”,然后感慨说,不如此“安得此药石之言”。尚有一次,她在日记中抱怨骆秉章对她很淡漠,她的三弟曾国华评论说:“兄之面色,每予人以难堪。”这让她如醍醐灌顶,想起自己素来自负,对这位前辈加上级报告工作或说话总是不容质疑,于是一下子警醒过来。
日记一般所有是很私密的东西,一般所有会严加保密,不让外人知晓,可曾国藩为什么如此开放呢?
本来她在日记中虽然可以毫不留情地剖析自己,做到狠斗私字一闪念,但自己的缺陷、错误或是陋习改正起来却很困难,总是改了犯,犯了改,改了再犯。例如,她曾在日记中发誓“夜不出门”,但还是常常“仆仆于道”。道光二十二年十月二十四、二十五两天,京城刮起大风,她仍然“无事出门”,回来深切自责“如此大风,不能安坐,何浮躁至是!”十二月十六日,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