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1
文档名称: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信息传播与社交模式变革.doc

格式:doc   大小:82KB   页数:51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信息传播与社交模式变革.doc

上传人:raojun00001 2017/5/9 文件大小:82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信息传播与社交模式变革.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信息传播与社交模式变革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信息传播与社交模式变革一、移动互联网技术融合了信息与社交随着社会媒介化程度日益提高,尤其是移动互联网技术和智能手机的普及, 我们由一般意义上的媒介人逐渐蜕变为电子媒介人[1] 。建基于 技术上的多种自媒体的兴起, 使人人皆媒体成为可能, 借助于社交媒体和社会网络关系的兴起, 人际传播焕发了新的价值和尺度。网络社会也能促进创新。正如曼纽尔· 卡斯特所言,一个以网络为基础的社会结构是高度动态、开放的系统, 在不影响其平衡的情况下更易于创新[2] 。微信的问世,正是这一创新的体现。 2011 年,腾讯公司旗下的微信上线之后,迅速成为引爆社群的热门社交媒体。微信集文字、图片、声音、视频、短信等多种媒介形式于一身, 同时可共享流媒体信息。从交流方式来看, 朋友圈的滚动信息发布(文字图片) 、私信聊天、语音/ ***、发送图片或小视频等多模态交流, 使信息更新与即时通信两不误。微信通过摇一摇扫一扫漂流瓶等插件, 以陌生人社交的方式, 延伸了我们的弱连带社会关系, 使信息与社交变得密不可分。此外, 它还能提供微信红包、微信支付以及转账、理财、生活缴费、信用卡还款等支付和金融服务, 以及提供打车、订机票和火车票、餐饮娱乐、网络购物等第三方社会化服务,用户足不出户就能享受互联网生活的种种便利。截至 2016 年第一季度末, 微信和 WeChat 合并统计每月活跃用户已达到 亿(本文由论文联盟 收集整理国内微信用户 亿) ,用户覆盖 200 多个国家和地区、超过 20 种语言。此外,各品牌的微信公众账号总数已经超过 800 万个, 移动应用对接数量超过 85000 个, 微信支付用户则达到了 4 亿左右。[3] 微信成为时下中国最流行的自媒体。微信的意义不仅仅是一个即时通信 APP 软件,它囊括了通信、社交、工作、娱乐、出行、购物、支付、理财、阅读等多种功能,它让智能手机不再仅仅作为一个通信工具, 而成为植入我们身体的一个功能强大的器官。微信的风行, 印证了当年麦克卢汉关于媒介是人体的延伸和媒介即讯息的神奇预言。它重新整合了信息与社交的关系, 并在信息传播与社会交往等多个层面推动社会关系网络的变革, 其中的深刻意义值得我们探索和思考。二、微信中的信息流动与病毒式扩散我们的微信好友基本上是一个由熟人组成的交际圈。但是,通过摇一摇扫一扫漂流瓶等基于位置的服务插件,让我们能够与陌生人偶遇和交谈, 合则留, 不合则去, 开辟了陌生人社交的场景, 从而大大扩展了我们的社交圈子。信息传播过程由大众传播转向人际传播、群体传播和场景传播。熟人社交固然能够因为发言、点赞、评论、私信聊天以及收发红包、转账等小型经济活动得以强化, 而陌生人社交则因趣味和话题等个性化因素得以聚合和延展。如此一来, 社交网络特征对信息传播就有了明显的影响, 实现了大众传播与个人化传播的互动交融。(一)网络世界中的差序格局差序格局的概念由社会学家费孝通提出。他在其著作《乡土中国》中指出, 中国社会存在一种差序格局。如果以自我为中心, 如同向水中投入一粒石子, 围绕中心自近及远扩散出一道道波纹, 根据自我与他人的关系远近形成一种差序, 距离中心最近的是关系最亲密的, 掌握的信息和资源也是最多的,然后依次减弱,从而形成了一种差序格局。微信中的网络社会关系,是以用户个体为核心,借助网络技术与即时通信技术,将个体化的社会关系网络化,将现实社会中的人际传播场景植入网络空间, 以实现现实交往与虚拟交往的融合。因而, 用户的现实社会关系也会投射到微信朋友圈中,现实中的差序格局也体现于微信传播中。那些具有较高权威、身份地位比较高、话语权比较大的好友, 相应地成为朋友圈中的意见领袖。他们所发布的信息关注度高, 会得到较多的赞与评论, 并且会被层层转发, 体现出较强的扩散性与渗透性。(二)互动性的强弱决定信息扩散效率的高低微信好友间彼此互动频繁,关注度高,对于对方所发布的信息会在较短时间内点赞或评论,或者加以转发推荐。而且, 在朋友圈中, 总有一些相对活跃的好友, 他们的信息更新速度快、参与度高,如果用户自身也处于活跃状态,并且有相当比例的好友也处于活跃状态,他们的互相关注、呼应和频频转发, 会形成共振, 激活朋友圈的信息扩散, 使某条信息当天迅速刷屏,成为这一网络中的热点话题。因此, 互动性强、响应迅速, 会加速信息的传播; 如果好友之间互动稀少, 彼此对对方发布的信息不敏感, 呼应和转发都不积极, 则信息扩散的速度也会较慢。所以, 社交关系的状态决定了微信信息扩散的速度与程度。(三)社交网络中信息的病毒式扩散个体的社会关系网络往往错综复杂,其微信好友可能来自社会各个阶层、行业和职业,身份体现多元化,但是

最近更新

电厂冷端多尺度能耗表征及控制规律研究 2页

甲状腺功能减退伴发抑郁的脑多巴胺系统功能的.. 2页

用于获得飞行器气动导数之低速风洞绳牵引并联.. 2页

生活环境高碘、饮食习惯与布-加综合征发病关系.. 2页

甜玉米大豆与甘蔗大豆间作模式的综合评价 2页

琵琶大师周显顺的艺术人生 2页

现代报业印刷企业团队凝聚力的研究 2页

项目策划4篇 12页

预备党员转正支部党员大会主持词最新3篇 2页

风景线作文(优秀3篇) 3页

食品机械出口日本三相200v变三相380v变压器现.. 2页

餐厅经典广告语(经典6篇) 7页

玉米胚芽油增强免疫力及辅助降血脂功能的实验.. 2页

驾校服务口号 5页

高一上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5篇 22页

高一学生个人总结 17页

猪抗酶1基因启动子转录活性与遗传变异研究 2页

特发性眼眶炎性假瘤发病分子机理研究 2页

燃料电池系统建模与控制研究 2页

煤炭资源型城镇土地集约利用研究——以安泽县.. 2页

焦煤进口行业的供应链管理研究 2页

2024年省级桑茶板块基地建设项目实施方案 12页

领导退居二线表态发言稿 7页

教材研究分析报告范文 3页

福建省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具体情况3年数据分.. 9页

2024年湖南高考历史真题及答案 高考历史真题 8页

教育经济学试卷及答案 12页

大学管理学知识点汇总 7页

STA无痛麻醉仪ppt课件 70页

常用打捞工具及工作原理 6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