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CN 110213024 A
(43)
(21)申请号 201810385479 .3 (22)申请日:
获取每一个数据包对应的动态网络时延,所述动态网络时延用于指示发送端和所述接 收端之间完成一次信息交互所需的时长;
分别根据每一个数据包对应的动态网络时延,确定每一个数据包的重传时间间隔,所 述每一个数据包的重传时间间隔大于所述每一个数据包对应的动态网络时延。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每一个数据包对应的动态网络时 延,包括:
在获取所述第i个数据包对应的动态网络时延时,根据所述发送端和所述接收端之间 最近一个交互信息对应的传输时延,确定所述第i个数据包对应的动态网络时延。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交互信息包括以下任意一种:数据包、 响应消息、控制消息、握手消息、挥手消息。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别根据每一个数据包对应的动态网 络时延,确定每一个数据包的重传时间间隔,包括:
分别将每一个数据包对应的动态网络时延与预设系数相乘,得到每一个数据包的重传 时间间隔,所述预设系数是大于1的常数。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系数根据所述接收端所请求的 业务的时延要求设定。
根据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i个数据包的确认接收 信息包括第一确认信息或第二确认信息,所述第i个数据包的第一确认信息用于指示所述 接收端已成功接收所述第i个数据包,且所述接收端已成功接收所述第i个数据包之前发送 的数据包,所述第i个数据包的第二确认信息用于指示所述接收端已成功接收所述第i个数 据包,且所述第i个数据包之前发送的数据包中存在至少一个数据包未被所述接收端成功 接收;
所述向所述接收端重传所述第i个数据包之前,还包括:
接收所述接收端发送的响应消息;
检测在所述第i个数据包的传输时段内接收到的所述响应消息中,是否携带所述第i个 数据包的第一确认信息或所述第i个数据包的第二确认信息;
若未携带所述第i个数据包的第一确认信息,且未携带所述第i个数据包的第二确认信 息,则执行所述向所述接收端重传所述第i个数据包的步骤。
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所述至少一个数据包中的每一 个数据包的重传时间间隔之前,还包括:
当所述接收端支持发送所述第i个数据包的第二确认信息时,从所述获取所述至少一 个数据包中的每一个数据包的重传时间间隔的步骤开始执行。
一种数据包重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数据包发送模块,用于向接收端发送至少一个数据包;
间隔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至少一个数据包中的每一个数据包的重传时间间隔;
所述数据包发送模块,还用于对于所述至少一个数据包中的第i个数据包,当在所述第 i个数据包的传输时段内,未接收到所述第i个数据包的确认接收信息时,则向所述接收端 重传所述第i个数据包;其中,所述第i个数据包的传输时段是指从所述第i个数据包的发送 时间戳开始,且持续时长为所述第i个数据包的重传时间间隔的时段,所述第i个数据包的 确认接收信息用于指示所述接收端已成功接收所述第i个数据包,所述i为正整数。
一种计算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设备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存储器 中存储有至少一条指令、至少一段程序、代码集或指令集,所述至少一条指令、所述至少一 段程序、所述代码集或指令集由所述处理器加载并执行以实现如权利要求
1至12任一项所
述的数据包重传方法。
—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至少一
条指令、至少一段程序、代码集或指令集,所述至少一条指令、所述至少一段程序、所述代码 集或指令集由处理器加载并执行以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12任一项所述的数据包重传方法。
数据包重传方法、装置及设备
技术领域
[0001]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数据传输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数据包重传方法、装置及设
备。
背景技术
[0002] TC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 ,传输控制协议)通过序列确认以及包重传 机制,提供可靠的数据流传输服务。包重传机制是发送端在确定出某个数据包可能丢失的 情况下重新发送该数据包的技术。
[0003] 相关技术中的包重传机制如下:发送端在发送数据包之前将待发送的数据包的个
数及序列号通知到接收端,之后向接收端发送数据包,在完成全部数据包的发送之后,发送 端计算最后发送的数据包的重传时间间隔,在以最后发送的数据包的发送时间戳为起点,
持续时长为上述重传时间间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