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单击此处添加标题文字
单击添加署名或公司信息
目 录
结束语
2
一、背 景
在这一部分,先简要分析数学新课程发生的四点生用同桌互助的方式,边讨 论、边填表:
25
饼的张数
烙的方法
最短时间
2
一起烙
6
3
学生乙的方案
9
4
两张、两张的烙
12
5
先烙两张、再烙三张
15
...
...
...
10
30
26
(6)教师让学生讨论,烙6张饼,怎样烙?
学生丙:两张、两张地烙,烙3次,18分钟。
学生丁:3张、3 张地烙,烙两次,18分钟。
教师:时间是一样的,哪一种方案更好呢?
学生争论,教师引导:
两张、两张地烙,实际上烙6次;3张、3 张地烙,实际上也是烙6次,但两张、两张地烙,操作上方便一些!
(15分钟)
教师:你们观察表格,还有什么结论?
27
烙饼:①烙饼的时间=饼数×3;
②从烙两张饼开始,烙饼的次数=张数;
③烙双数张饼,两张、两张地烙;烙单数饼(>3),先两张、两张地烙,最后3张饼按同学乙的方案烙。
(3分钟)
28
:
(1)介绍华罗庚及其“优选法”;(1分钟)
(2)教师让学生举例说生活中的统筹安排:
学生A:先煮饭—买菜—洗菜、做菜。
学生B:让小贩先杀鸡—买菜—回家做 菜。
学生C:看病:挂号(号在后)—做其它 事—看病。(3分钟)
(3)小结(1分钟)
29
评析:
(1)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为:
①课前游戏(目的是感受做事一要考虑顺序;二要合理安排以提高效益)
②情境介绍:情境Ⅰ:烧水;
情境Ⅱ:烙饼
(改动了教材顺序,从教学实际看,这一改动效果很好)
30
③探究:
活动一:烧水
活动二:烙饼。
难点:怎样烙3张饼最省时?由此,将烙饼引申到10张,让学生在探索中找到烙饼的规律。其中的亮点:烙饼的张数=次数(>2);分单、双数确定烙饼的方法。
④归纳与整理:
知识背景与知识简介,
让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的统筹安排。
31
(2)思考:
这一节课总体设计很合理,教学时师生的交流、配合很默契,课堂气氛活泼、同学思维活跃,在一次一次探究与思考中加深了对教材内容的理解。
新课程的实施让同学们越来越会探究和思考问题,可是学生计算能力的下降也是要引起注意的。
教师让同学举例说明生活中的统筹问题,学生的举例说明他们相当缺乏实际的生活经验。
32
三、数与代数教学案例
在这一部分,我们共同赏析三个“数与代数”教学案例,在这些案例中反映了小学教师们对新课程教学的追求。
33
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
案例: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
马街小学 董丽芳
2019年9月5日
34
一、复习
30+40= 25+20= 47+2=
50+20= 70+16= 83+5=
70
45
49
70
86
88
教学设计:
35
二、活动探究:
(一)阅读教材第8页:
二年级有4个班,其中(1)班有36人、 (2)班有30人、 (3)班有35人、 (4)班有34人,学校安排了两辆车,每辆车准乘70人。问:应该怎样安排,哪两个班乘一辆车?
(二)讨论:
学生的方案:(1) 、(2)班;(1) 、(3)班; (1) 、(4)班;(2) 、(3)班; (2) 、(4)班; (3) 、(4)班。
36
注:(1)、(2)班乘一辆车,(3)、(4)班乘一辆车是不进位加;其余方案涉及进位加。教师的设计很灵活,可以有效地衔接下一节课:两位数的加法—进位加。
(三)检验:
36+30=?
生甲:36+30=(30+30)+6=66, 66<70.
方案1可行。
师问:还有其它方法吗?
生乙:摆小棒。
37
1
36+30=
十 个
3
+
3
6
6
也可以写成竖式,用笔算
66
6
0
38
教师再让同学检验最后一个方案,
即 35+34=?
39
做一做
32+6=
3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