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西游记第22回读后感
西游记第22回读后感
1/17
西游记第22回读后感
西游记第22回读后感范本
西游记其实在那个年代看来是有些带有谋反意味的书了,作者
很巧妙,隐晦地提出了一些他对所谓朝游记第22回读后感
西游记第22回读后感
3/17
西游记第22回读后感
不少成人喜欢看武侠小说;不少成人喜欢看科幻小说;不少成
人喜欢看神话小说;但绝少有成人喜欢看神话小说中的优异作品《西游记》。
儿童富于想象,故儿童喜欢神话、童话、科幻、武侠;成人承
载着生活的深重担担,成人又往往不堪生活的重担,故成人亟需放松,成人更需要看武侠、科幻、神话。
生活,不会永远深重,但也决不会永远海不扬波,一帆风顺。生活中时时会有震天动地,那么在挫折眼前我们是选择逃避仍是勇敢地面对?想不想“乘长风破万里浪”?如果不甘于当生活中的庸者,在千斤重压下的我们就需要学会调节。调节的方法有好多,节假日出门踏青或旅游;闲暇时听听舒缓的音乐;朋友聚聚会聊聊天,等等。还有一种方法就是看书,看书既可以达到放松休息的初衷,又可以在不知不觉间扩大自己的知识面,提升自己的修养。而看神话小说无疑是一种很好的消闲方式。
人都或多或少拥有想象力,人也许会拒绝平凡,向往成功,而
现实生活中又不可能事事顺利,不可强人人都逃离平凡,所以人又往
往凡。但每当更深夜静时,每当做完手头的工作
时,每当静下心来时,每当看到别人辉煌时,不经意间会唤醒自己沉
睡的灵魂,故人又经常在头脑中想象自己成功,飞檐走壁,呼风唤雨,
路见不平一声吼,该出手时就出手。无疑,神话是很适合人的这样一
种心境的。
一直不理解为什么成年人一般都不喜欢看《西游记》。
西游记第22回读后感
西游记第22回读后感
4/17
西游记第22回读后感
《西游记》写到孙悟空大闹天宫时到了极至,大闹天宫后就没
啥看头了,这是看过《西游记》的不少人拥有的观点。确实,大闹天
宫前的孙悟空何等潇洒,何等逍遥自在,想到哪儿就到哪儿,想干啥
就干啥,上天入地,任逍遥,阎王老子在他眼前都不敢喘大气,一根
金箍棒打得十万天兵天将淅沥哗啦,这也极大地知足了人的补偿心理。
大闹天宫后的孙悟空就不行了。自从跟了只会念念阿弥陀佛紧箍咒的
唐僧后,几个小妖怪都能把原本神通广大的大圣搅的头痛不已。这也
太叫人伤心了。一个敢于向恶权力宣战的造反者就这样被驯化了,这
是任何一个有良知的人都不可以容忍的。对于这样一种结局读者却无
能为力,于是只好逃避,只好选择不看,作无声的抗议。
但人可以逃避一时,却决不可以逃避一世。人不能永远活在想象中,人在需要的时候就必须正视现实,正视人生。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这是鲁迅先生给我们的教诲。我们不能回避历史上和现实中绝大多数抗争者都不能坚持到底的事实。我们同样不能回避《西游记》。
那四本厚厚的名着,是每个自诩热爱中国古代文化的人必须修
读的。我自然不能免俗。而我最爱的,就是《西游记》。它斑驳陆离,
色彩斑斓,它又振奋人心。读完《西游记》,最动人于孙悟空,我惊
叹这个英雄。
“英雄”有好多不同的解释。《辞海》中说英雄是优异的人物,曹操说英雄要有包容宇宙之心,吞吐天地之胸,《英雄》中则描述了
西游记第22回读后感
西游记第22回读后感
5/17
西游记第22回读后感
英姿飒爽,舍小我求大我的一群英雄。我认为,英雄是那些顽强地掌握自己命运,并为崇高的理想而奋斗的人。
孙悟空无疑是英雄的典范,他为了自由,为了自己的尊严,不惜与一切进行斗争。他和天兵天将,神仙菩萨打得浩浩荡荡,震天动地,看似很热闹,很精彩,我却隐隐感觉一层悲剧成分:他即便在神通广大,在与命运的搏斗中总显得无助,单薄。人是无法与由这时代决定的宿命抗衡的。正因为这种抗衡的差距悬殊,发自心里而拼尽全力的抗争才显得悲壮,明知不可为而为的猛士才能突显出其英雄本色。如今,真切与命运进行生死搏杀的人很少,即便有,也不都是为了崇高的目的。很少有人会像贝多芬那样为了多留给后人一些精神粮食而去“扼住命运的咽喉”,更不会有人像哈姆雷特那样高呼一声:时代整个儿脱节了,天生我偏要把他好。
正因为大多数人为了琐屑的目标而努力,所以现在真切的英雄几乎没有,没有人能振臂一呼,或以身作法,告诉人类更高层次的价值终究是什么。英雄的哈姆雷特向人们昭示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