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
文档名称:

道教人生观.docx

格式:docx   大小:12KB   页数: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道教人生观.docx

上传人:jiyudian11 2022/6/15 文件大小:12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道教人生观.doc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道教人生观一一返朴归真
*导读:老子认为人若以“道”为准则,遵守一定的行为规 范,通过长期坚持不懈的修炼,就可以返本还原、返朴归真,和 “道”融为一体,而成为神仙,故老子说“谷神不死”。
老子将道运用在许多不同方面,例如他的社会政治主,待人接物朴实而不爱慕虚荣;所 以做事时不去选择时间,不去占卦预卜,不去猜想开始,不去考 虑结束;恬淡平安就心满意足,动荡不安就努力改变:身体力行 均以天地为准则,以阴阳为标准;同和于四时,明照于日月,与 造化天地相和顺。列子也十分推崇不识不知,顺帝之则的自然古 朴社会。《列子仲尼》说:尧治理天下达五十年之久,不知道天 下治理得好还是不好,不知道老百姓拥戴他还是不拥戴他,于是 他环顾并寻问左右的近臣,近臣说不知道;问宫庭外的官员,回 答说不知道;再问民间贤德之士,也说不知道;于是尧装扮成老 百姓的样子闲逛在大街上,听儿童歌谣道:种出粮食养老百姓, 无不是你的崇高美德,不用知识,不用智能,只依天帝的法则。 可见尧治理天下,自然古朴而不知。所以《道德经》说:圣人在 天下,处处谦虚谨慎,含藏内敛,不露锋芒,与百姓和光同尘, 不论尊卑,不分贵贱,对大家一视同仁,平等看待,其心与万民 之心浑为一体,如初生婴儿之心,就是这个道理。那么治世如何 才能返于古朴呢?老子认为,要绝圣弃智,绝仁弃义,绝巧弃利,
这样才会民利百倍,民复孝慈,盗贼无有。并说:我无为而民自 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其三,少私寡欲。老子说:见素抱朴,少私寡欲。同时他还 说过一些无欲、不欲等和寡欲相类似的名词。在老子思想中,对 于人欲的节制,是非常重要的。《道德经》说:罪莫大于可欲, 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他的这一认识,是从他的道中 体现出来的。《道德经》说:大道广泛流行,无所不至,无所不 遍,它可左可右,可上可下,可顺可逆,在方为方,在圆为圆, 向无定向,形无定形,任其物性,顺其自然;它化生万物,创造 世界而不推辞,作出巨大成就而不自以为有功,养育了万物而不 加以宰制;它不求名利,无私无欲,可称它为小,万物归附它而 它不自以为主,可称它为大,由于它从来不自大,所以能够成就 其伟大。他说:道的伟大是说不完的,从大的方面来讲,是万物 归焉而不辞;从小的方面来说,就是无欲,但圣人务小而不务大, 而结果却能成其大。他认为道的本来面目就是无欲,无欲的后果 是成就了道的伟大,所以他主张寡欲,少私寡欲是返朴归真的起 码的要求。?在此老子不但提出了返朴归真的思想,还为广大修 道之士指出了返朴归真的修炼方法,即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 敢为天下先。并将之奉为三宝,身体力行。他任周守藏室史其间, 为官清廉,衣着朴素,不求华饰;后见周室衰微,于是就弃官西 行出函谷关,留下了一部流传千古的伟大著作《道德经》。
列子和庄子继承了老子思想,对于清静无为,庄子认为:无 所追求天下就会富足,无所作为万物就会自行变化发展,深沈宁 静人心就会安定。并说:处于保持本性、无所修饰的心境,交合 形气于清静无为的方域,顺应事物的自然而没有半点个人的偏私 天下也就会治理得好。不仅如此,庄子还认为无为方能安其性命 之情,方能用天下而有余。将老子无为思想发展为逍遥游,主张 不要成为名誉的寄托,不要成为谋略的场所,不要成为世事的负 担,不要成为智能的主宰,游心于四海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