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3
文档名称:

《中国古代文学史》.docx

格式:docx   大小:95KB   页数:6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中国古代文学史》.docx

上传人:sssmppp 2022/6/16 文件大小:9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中国古代文学史》.doc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中国古代文学史》
中国文学史
辅导教师:王小舒 辅导用书:《中国文学史》袁行寄著 高等教育出版社 出版
1、 古代文学:2/3 (100分) 现当代1/3 (50分)大致分数
2、 命题原则:题库,历年试题不排除会再次考到
3、的是它的两类意象:美人、香草。美人的意象一 般被解释为比喻,或是比喻君王,或是自喻。“香草美人”作为诗歌象征手 法,是屈原的创造。
3)相对于《诗经》,屈原的作品在形式上也有新的特点。《诗经》的形 式是整齐、划一而典重的,而屈原的作品则是一种新鲜、生动、自由、长 短不一的“骚体”。
秦汉文学
汉赋:①发展历程:产生,发展,演变,(仅在汉代)综合了解(赋从诗 经中的手法发展到文体)
大赋的特征:P191
1) 盛世景象的艺术显现
2) 奢华生活的生动描绘
3 ) 讽喻的宗旨
4) 恢宏壮丽之美
5) 汪洋恣肆与法度的和谐
了解代表作的意义,较短的骚体,抒情赋,贾谊《吊屈原赋》
《史记》:①史传文学的含义②《史记》对历史散文的继承和创造(即叙 事艺术)(P206段首句)③《史记》塑造人物的手段(P210段首句)
2/37
汉诗:①乐府:继承诗的手法,但不同于诗经的抒情,以叙事为主,叙事 艺术(P231)-结合具体的作品分析。《孔雀东南飞》
②文人五言诗:《古诗十九首》含义,艺术特点(P272-P277)
第二册
魏晋南北朝:杂而不重要
文学常识:了解作家群
建安文学:建安风骨:内容和风格两个方面;曹丕的《典论。论文》P30-
31
建安文学:
政治思想的高扬、人生短暂的哀叹、强烈的个性、浓郁的悲剧色彩,这些 特点构成了“建安风骨”这一时代风格。
曹丕:诗大约可分三类,,多写游赏之乐,模山范水比较细 致,文词富丽,常用对偶,在我国山水诗的发展史上有一定地位。 情言志之作。既描写行军的艰苦,描写行军的艰苦,更突出了“救民涂炭” 和志在“靖乱”的决心。,体现了曹丕诗 的水平
曹丕的新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他对人生中凄凉 情感的体验,是超出于同时代其它诗人的。二是文人化艺术表现手法的使 用与艺术风格的形成,这主要表现在语言的工丽绮练和艺术形式的创作 上。开创了文人雅集的先河,已具备了文人集团的性质。
正始文学:阮籍:“阮旨遥深” (P43) 嵇康:“嵇旨清俊”:刚健之情 (P46)
太康文学:“三张二陆两潘一左”:特别注意:重词采的陆机《文赋》 重风骨的左思“左思风力”创作上的表现(P56-
P58)
东晋:陶渊明:该时期的重头戏①作品,重点分析《归园田居》(P75) 《饮酒》《读山海经》赏析
②诗歌创作上的特征:“自然的表现”:P79-81
陶诗的一大特点也是他的一种开创,就是将日常生活诗化,在日常生活 中发现重要的意义和久而弥淳的诗味。
陶诗的艺术特色可以概括为:
情、景、事、理的浑融。陶渊明描写景物并不追求物象的形似, 叙事也不追求情节的曲折,而是透过人人可见之物,表达高于世人之情, 写出人所未必能够悟出之理。
平淡中见警策,朴素中见绮丽。陶诗的好处是在平淡中见警策; 陶诗不仅仅是朴素,陶诗的好处是在朴素中见绮丽。
隋唐五代文学
初唐:初唐四杰的贡献:开拓视角,诗体,描写手法方面:P222
“初唐四杰”的王勃、杨炯、卢照邻和骆宾王,大都生于唐贞观年间,他 们以才子齐名,出现了文坛,而崭露头角时,怀着变革文风的自觉意识, 有一种十分明确的审美追求:反对纤巧绮靡,提倡刚健骨气。强调作诗要 有刚健骨气,是针对争构纤微的上官体的流弊而言的,这是当时诗风变革 的关键,也是以“四杰”为代表的一般士人的诗风与宫廷诗风的不同所在。 重视抒发一己情怀,作不平之鸣,因此在诗中开始出现了一种壮大的气 势,有一种慷慨悲凉的感人力量。
诗风革新:陈子昂,革新主张:复归风雅(P228)
盛唐:①山水田园诗:结合王孟诗,分析流派特征:P235-244
1) 王维山水田园诗在描写自然山水的诗里,创造初“诗中有画,画中 有诗”的静逸明秀诗境,兴象玲珑而难以句诠。空明境界和宁静之美,是 王维山水田园诗艺术的结晶。因心境空明,他对自然的观察极为细致,感 受非常敏锐,像画家一样,善于在动态中捕捉自然事物的光和色,在诗里 表现出极丰富的色彩层次感。
2) 孟浩然的山水田园诗,更贴近自己的生活,“余”、“我”等字眼常 出现在诗里,出现在
3/37
孟浩然诗里的景物描写,常常就是他生活环境的一部分,带有即兴而发、 不假雕饰的特点。
这种以禅入定、由定生慧的精神境界,是中国人接触佛教大乘教义后体悟 到的一种心灵状态,对王、孟等人的艺术思维和观物方式影响极大。当他 们从坐禅的静室走出来,即****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