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2
文档名称:

太湖流域发展有机农业控制面源污染分析.doc

格式:doc   大小:176KB   页数:1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太湖流域发展有机农业控制面源污染分析.doc

上传人:wxc6688 2022/6/16 文件大小:17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太湖流域发展有机农业控制面源污染分析.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2
太湖流域发展有机农业控制面源污染的可行性分析

摘要:概述了太湖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的现状,分析了太湖流域发展有机农业控制面源污染的可行性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太湖流域 要分布在东太湖,据卫星遥测图测算,东太湖面积131 km2,围网养殖面积达54 km2,约占东太湖总面积的41%。太湖围网养殖,过剩的饵料增加了水体的营养负荷,据2001年调查, hm2,,按物料平衡计算,,,,;按池塘进排水实测值计算,太湖流域按池塘养蟹外排水中TN、、,[4]。
农村生活污水及垃圾污染现状
随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用水量也在逐年上升,由于大多农村污水处理设施不健全,没有完整的污水收集和处理设施,大多农村生活污水未经处理就直接到处泼洒,而厕所污水则直接或间接的排入河道。据调查,在宜兴,有24%的农户生活废水选择了直接排入村河,50%的农户排水采用排入屋后及地表渗入地下,排入沟渠的农户有25%
5
[5]。生活垃圾的产生量也很大,据统计,~/(p·d),在苏南河网地区,有2/3的生活垃圾直接堆放在河道边,由于该地区雨热同期,垃圾易***释放出溶解性有机碳、氮和磷进入水体,进入水体的垃圾可在2~6个月内释放出几乎全部有机氮磷,堆积垃圾在1年内也可释放几乎全部营养物[5]。另外,乡镇和农村的地表径流也是氮、磷等营养盐的一个重要来源,据杨林章等研究表明,太湖流域乡镇和农村居民点的地表径流氮、磷的水环境年负荷量分别达到20~40 kg/hm2和3~12 kg/hm2,接近或超过农田氮、磷面源排放量[2]。
综上所述,太湖流域的农村面源污染的各种来源中,种植业的氮、磷排放负荷有所减少,畜禽养殖、水产养殖及来自农村生活垃圾和污水的排放量有所增加。虽然各级政府也出台了一些相应的对策,并且制定了相应的目标来削减农业面源污染负荷,但只有将农村、农业作为一个整体的生态系统,形成闭合的农业生产链,改变过分集约化的种植、畜禽养殖和水产养殖方式,实现生态系统内部物质的良性循环才有可能大幅度地减少氮、磷等营养物质的排放。而发展有机农业就是实现此目标的最佳选择。

区域优势
有机农业通过禁止使用化学合成的农药与肥料、循环使用系统内部的物质这样一种独特的方式来恢复与治理被常规农业生产破坏的农业生态环境,同时生产优质、安全、健康的产品,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6]。有机农业对生产的基础环境条件要求并不高,只要能够满足国家相关土壤质量和农田灌溉水标准要求的环境条件都可以发展有机农业,它更强调的是生产观念和生产技术的转变。因此,从环境的角度来讲,避免了人们对在太湖流域发展有机农业环境不达标的担忧。
太湖流域是我国经济、文化最发达的地区之一,历来以“鱼米之乡”著称,生产者的素质高,接受新知识、新技术很快,具有雄厚的经济实力,对于优质、安全、健康的有机食品有很大的潜在市场;另外,太湖流域农产品品质优良,如太湖大米早已凭其“甜、糯、香、软”的特点名闻天下,阳山的水蜜桃以其果味蜜甜芳香而被视为果中珍品[7],在此基础上发展有机生产,能够进一步改良其品质,实现优质与有机的结合,可更好地提升太湖农产品的品牌。因此,在太湖流域如果能够科学地调整农业生产
6
结构、循环使用畜禽粪便等农业废弃物资源,则发展有机农业是完全可行的,并比其它区域具备更优越的经济条件和市场优势。
生态农业奠定的基础
太湖流域历来是我国有名的“鱼米之乡”,生态农业历史久远,“桑基鱼塘”的生产模式给现代农业的发展奠定了深厚的基础。 近年来,江苏省农林厅农业环境监测站围绕保护母亲河,将工作重心放在太湖流域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上,启动生态农业县建设,在太湖流域规划建设5个省级生态农业县,生态农业县建设以实施“三清”工程为重点内容,采取化肥、农药使用的减量化、高效化、无害化等新型农业组装配套技术,有效控制农药、化肥、畜禽粪便、生活污水等污染,合理开发利用,保护农业自然资源。到目前为止,太湖流域已有吴江、张家港市等5个县通过了省级生态农业县验收,绿色食品、无公害食品开发得到普及,为进一步发展有机农业奠定了基础。
科研基础
国家“863”计划重大治水专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