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
文档名称:

孔庙与国子监.doc

格式:doc   大小:18KB   页数: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孔庙与国子监.doc

上传人:丰儿 2022/6/17 文件大小:1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孔庙与国子监.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孔庙与国子监
洪烛 被称作两大“国庙”之一的北京孔庙
走在孔庙前那条国子监街,就像来到另一个北京。那条街又叫成贤街,既短暂又漫长,就像成为贤人的过程。街道两侧的槐树,清越如古人,默默地注视着你。告别了二环路的喧嚣,迎面而来自以太牢(猪牛羊三牲)之礼祭祀孔子,开创了帝王祭孔的先河。
14世纪元世祖忽必烈下令袭历代旧典,命人在当时元大都北京修建宣圣庙。元成宗大德十年(1306年),孔子庙在忽必烈朝规划的“庙学”位置上正式建成。
孔庙是一张文化地图
今天的孔庙,其结构基本上仍保存元代风格。这组比故宫还古老的皇家古建筑,大门就气势不凡:先师门(又称棂星门)面阔三间,进深七檩,单檐歇山顶,让你对那遥远的元朝浮想联翩。蒙古铁骑以武力得天下,可为了更稳地坐江山,也不得不求助于孔子。大尊儒术,希望以文来治国。
穿过先师门即见大成门。院落共有三进,中轴线上的建筑从南向北依次为大成门、大成殿、崇圣门及崇圣祠。
大成门前廊两侧摆设十枚石鼓,鼓面都篆刻一首上古游猎诗。据说此乃清朝乾隆皇帝下令仿公元前8世纪周宣王时代石鼓遗物刻制,以示周礼尚存。
第一进院落东侧有宰牲亭、井亭、神厨,用于祭孔三牲的宰杀、清洗和烹制。东西两侧的神库、致斋所,用于祭孔礼器存放及供品的备制。为迎候皇帝祭孔,这里是做各种准备工作的场地。
进大成门至第二进院,就看见名为大成殿的正殿。那是孔庙主体建筑,面阔9间,进深5间,黄琉璃筒瓦重檐庑殿顶,殿前月台三出陛,殿内殿中供奉孔子“大成至圣文宣王”木牌位,神位两边设有配享的“四配十二哲”牌位。神位前置祭案,上设尊、爵、卣、笾、豆等祭器,都是乾隆时御制真品。殿内金砖铺地,内顶施团龙井口天花。其规格是帝制时代最高建筑等级,据说其富丽堂皇不亚于故宫太和殿。
大成殿里里外外,高悬清康熙至宣统九位皇帝的御匾,皆为皇帝亲书的对孔子的四字赞美之辞。
大成殿前,至今仍生长着一棵600余年树龄的古柏,大名鼎鼎的“除奸柏”,也叫“触奸柏”。
也别小瞧了殿前那口古井,乾隆皇帝亲自给起的名字:“砚水湖”。
明朝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朝廷颁发“大成乐”专祀孔子。成化十三年(1477年),增祭孔乐舞为八佾,加笾、豆为十二,扩大祭祀孔子的规格。我走在亭台楼阁间,幻想着那绵延千百年的钟鼓齐鸣,笙箫合奏。也能接受一番冥冥之中的洗礼。孔子本诞生在“礼崩乐坏”的时代,可他看不惯乱世之乱,全身心投入于政治律令与道德秩序的恢复及重建。这是一项巨大的精神工程,也许他有生之年并未亲眼目睹其完工,但后世对其理念的实施与续接,乃至对他本人的推崇,肯定远远超过其所能想像的。
明朝多次修缮大殿,并添建崇圣祠,构成第三进院落,由崇圣门、崇圣殿和东西配殿组成。清乾隆二年(公元1737年)重修,并将灰瓦顶改为绿琉璃瓦顶。崇圣殿又称五代祠,供奉孔子五代先人的牌位及配享的颜回、孔伋、曾参、孟轲四位先哲之父的牌位。东西配殿内奉程颐、程颢兄弟、张载、蔡沈、周敦颐、朱熹六位大儒之父。
1928年起,孔庙才对游客开放。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后为首都博物馆。
孔庙真是一张平铺的文化地图。每一座台基,每一块碑,都有故事。如果迷路了,那不怪你,只能说你迷失在历史里。幸好孔子尚在。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