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剪力墙的布置
剪力墙的布置
剪力墙宜均匀布置在建筑物的周边附近、楼梯间、楼电梯间处、平面形状变化及恒载较大的部位,剪力墙的间距不宜过大;
平面形状凸凹较大时,宜在凸出部分的端部附近布置剪力墙;
纵、横剪力墙宜组成L形、T形和槽形等形,却与理想筒体的受力有明显的差别。理想筒体在水平力作用下,截面保持平面,腹板应力直线分布,翼缘应力相等,而框筒则不保持平截面变形,腹框架柱的轴力是曲线分布的,翼缘框架柱的轴力也是不均匀分布:靠近角柱的柱子轴力大,远离角柱的柱子的轴力小。这种应力分布不再保持直线规律的现象称为剪力滞后。由于存在这种剪力滞后现象,所以筒体结构不能简单按平面假定进行内力计算。
3)在简体结构中,剪力墙筒的截面面积较大,它承受大部分水平剪力,所以柱子承受的剪力很小;而由水平力产生的倾覆力矩,则绝大部分由框筒柱的轴向力所形成的总体弯矩来平衡,剪力墙和柱承受的局部弯矩很小。由于这种整体受力的特点,使框筒和薄壁筒有较高的承载力和侧向刚度,而且比较经济。
4)当外围柱子间距较大时,则外围柱子不能形成框筒,中央剪力墙内筒往往将承受大部分外力产生的剪力和弯矩,外柱只能作为等效框架,共同承受水平力的作用,水平力在内筒与外柱之间的分配,类似框剪结构。
5)成束筒由若干个简体并联在一起,共同承受水平力,也可以看成是框筒中间加了一框架隔板。其截面应力分布大体上与整截面简体相似,但出现多波形的剪力滞后现象,这样,它比同样平面的单个框筒受力要均匀一些。
筒体结构布置
平面宜选用方形、圆形;
可用对称形的三角形或人字形;
3);
4)矩形平面时,;
四角的柱子宜适当加大,一般截面加大2—3倍,可做成L形,八字形;
简体结构只有在细高的情况下才能近似于竖向悬臂箱形断面梁,发挥其空间整体
作用,一般情况下H/B宜大于4;
由于框筒是空间整体受力,主要内力沿框架平面内分布,所以,框筒宜采用扁宽矩形柱,柱的长边位于框架平面内。也可采用一字形柱。一般不宜采用圆形柱和方形柱,因为加大框筒柱壁厚对受力和刚度的增大效果远不如加大柱宽有效;
裙梁的截面,宜采用窄而高的梁。—,宽度取同墙厚小于250mm。梁高hb可取hb三(1/3—1/4)lo,hb±(—')h;
式中lo柱距;
h层咼。
内筒的尺寸一般应争取内筒边长为外筒边长的1/3为好;
可以在框筒顶部设置1—2层高的刚性环梁来提高整个框筒的空间整体性。三、建筑设计方案中要注意的结构原则
在建筑设计方案作图中,要根据建筑平面布置及房屋层数和高度,选用合理的结构体系,如:多层与高层建筑砌体结构,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筒体结构、衍架、拱壳、网壳、网架、吊挂、悬索、单层厂房结构等。
建筑设计应符合抗震概念设计的要求,不规则的建筑方案应按规定采用加强措施,特别不规则的建筑方案应进行专门研究和论证,采用特别的加强措施,不应采用严重不规则的建筑方案。建筑及其抗侧力结构的平面布置宜规则、对称并应具有良好的整体性;建筑的立面和竖向剖面宜规则,结构的侧向刚度宜均匀变化,竖向抗侧力构件的截面尺寸和材料强度宜自下而上逐渐减小,避免抗侧力结构的侧向刚度和承载力突变。
体型复杂、平立面特别不规则的建筑结构,可按实际需要在适当部位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