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炎症肠病的诊断及治疗
IBD研究的历史沿革
2021/1/12
2
溃疡性结肠炎的沿革
Arestaeus()和Soranus() “非传染性腹泻〞
1859 年由英国伦敦Guy 医院的Sa drug used to treat autoimmune diseases-in UC, … principal investigator for the landmark ACCENT II study, an international project that demonstrated the efficacy of the .. infliximab as a long-term treatment for fistulizing CD.
Bruce Sands, MD, MS is the Dr. Burrill B. Crohn Professor of Medicine. Dr. Sands is an expert in the management of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s (IBD) and has earned an international reputation for his care of patients with complex and refractory disease .
首批报道Infleximab治疗UC有效的医生
IBD转化医学专家
组织ACCENT II study的主要研究者
Mount Sinai Hospital
Crohn's disease
2021/1/12
7
2021/1/12
8
cobblestone
2021/1/12
9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共识
中华医学会5次制定我国IBD的诊治标准建议:
1978年 第一次全国消化病学术会议 (杭州)
1993年 全国慢性非感染性肠道疾病学术研讨会 (太原)
2000年 全国炎症性肠病学术研讨会 (成都)
2006年 我国IBD协作组成立
2007年 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消化病学术会议 上报告后定稿 (济南)
. 中华消化IBD学组广州共识定稿会议
2021/1/12
10
UC诊断
2021/1/12
11
UC诊断(I)
诊断标准: 缺乏金标准,主要结合临床表现、内镜和病理组织学进展综合分析,在排除感染性和非感染性结肠炎的根底上作出诊断
临床表现:UC最常发生于青壮年期,根据我国统计资料发病顶峰年龄为20~49岁、男女性别差异不大〔~:1〕。临床表现为持续或反复发作的腹泻、粘液脓血便伴腹痛、里急后重和不同程度的全身病症,病程多在4~6周以上。可有皮肤粘膜、关节、眼和肝胆等肠外表现。
2021/1/12
12
UC诊断(II)
结肠镜检查: 结肠镜检查并活检是UC诊断的主要根据。结肠镜下UC病变多从直肠开场,呈连续性、弥漫性分布,表现为:①黏膜血管纹理模糊、紊乱或消失、充血、水肿质脆、自发或接触出血和脓性分泌物附着,亦常见黏膜粗糙、呈细颗粒状;②病变明显处可见弥漫性、多发性腐败或溃疡;③可见结肠袋变浅、变钝或消失以及假息肉或桥黏膜等。
2021/1/12
13
UC诊断(III)
黏膜组织学检查,活动期和缓解期的表现不同。
活动期:①固有膜内有弥漫性、慢性炎性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浸润;②隐窝有急性炎性细胞浸润,尤其是上皮细胞间有中性粒细胞浸润和隐窝炎,甚至形成隐窝脓肿,可有脓肿溃入固有膜;③隐窝上皮增生,杯状细胞减少;④可见黏膜表层腐败、溃疡形成和肉芽组织增生。
缓解期:①中性粒细胞消失,慢性炎性细胞减少;②隐窝大小、形态不规那么,排列紊乱;③腺上皮与黏膜肌层间隙增宽;④Paneth细胞化生。
2021/1/12
14
UC诊断(IV)
UC活检标本病理诊断标准:活检符合上述活动期或缓解期改变,排除感染性结肠炎和其他疾病后,可病理确诊,并应注明活动期或缓解期。如有隐窝上皮异型增生,应注明异型增生程度, 癌变。
手术切除标本病理检查:临床上外科手术切除标本一般为中重度UC或疑为癌变的结肠。大体改变:----镜下改变:---,可见多发性息肉或腺瘤,并可见不同程度异型增生或癌变。
2021/1/12
15
UC诊断(VI)
诊断要点 在排除其他疾病根底上,可按以下要点诊断:
①具有上述典型临床表现者为临床疑诊,安排进一步检查。
②同时具备上述结肠镜或〔及〕放射影像特征者,可以确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