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
文档名称:

古代文论 名词解释.doc

格式:doc   大小:53KB   页数: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古代文论 名词解释.doc

上传人:wc69885 2017/5/15 文件大小:53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古代文论 名词解释.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1 古代文论名词解释一、先秦美刺说出处《诗经》。美是赞美,刺是讽刺,当时的人已经认识到了文学作品有批判和歌颂两大功能,尤其是认识到文学的批判功能。这种用诗歌来颂美匡恶的思想,到了汉代《诗大序》中就发展成为“美刺说”风雅颂诗歌的三种题材。风是产生于各国地方的诗歌, 雅是产生于周朝中央地区的诗歌。颂是祭祀、赞美祖先的乐歌。“诗言志”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对诗歌社会作用的普遍认识。出处: 《尚书?尧典》原文为: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 律和声。诗言志的意思是: 诗歌的本质是人的思想感情的表达, 人们可以通过诗来表达对社会生活的观点和态度。后世儒家学者特别把言志的“志”解释为与政教有关的思想, 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论语》的“兴、观、群、怨”说《论语· 阳货》说:“子曰: 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 可以观, 可以群, 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提出了“兴、观、群、怨”说。用现代的话说,兴,就是说诗歌有感发人精神的作用, 可以引起人的联想;观, 就是说诗歌可以起到观察社会现实的作用, 能看到世风的盛衰得失;群, 就是说诗歌可以使人们交流感情, 达到和谐, 起到团结人的作用;怨, 就是说诗歌可以干预现实, 批判黑暗的社会和不良的政治。孔子的“兴、观、群、怨”说对后世影响极大, 成为后世文学批评的一个标准,影响了我国文学中现实主义传统的形成。“绘事后素”之喻中仁为质素, 礼为文采。故后世批评家常将文质引伸指文章的内容与形式。“绘事后素”表现孔子肯定质的决定作用,先质后文。“尽善尽美”说这是孔子在评述“韶乐”与“武乐”时对韶乐所下的定义。他认为舜时的韶乐,“既尽善又尽美”, 原因是因为舜具备了圣德而受禅让,故尽善。由此也可以看到孔子在审美判断中融入道德批判的因素。《论语》的“思无邪”说《论语· 为政》篇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提出了“思无邪”说。“思无邪”的批评标准从艺术上说,就是提倡一种“中和”之美。《诗》三百中的作品起初不仅关涉内容(歌词),而且与音乐有紧密的关系。因此,从音乐上讲,“思无邪”就是提倡音乐的乐曲,要中正平和,要“乐而不***, 哀而不伤”; 从文学作品上讲, 则要求作品从思想内容到语言, 都不要过分激烈, 应当做到委婉曲折, 而不要过于直露。《论语》“诗可以怨”说孔子在《论语· 阳货》提出了“诗可以怨”。“诗可以怨”是说诗可以“怨刺上政”(《论语集解》引孔安国语), 实际上就是说诗歌可以对现实中的不良政治和社会现象进行讽刺和批判。《诗经》中许多民歌和一些文人作品就是对当时的社会现实进行讽刺和批判揭露, 如著名的民歌《魏风》中的《硕鼠》、《伐檀》等, 以及《小雅》中的《正月》、《十月之交》,《大雅》中《桑柔》、《民劳》等, 都是“怨刺上政”的作品。“诗可以怨”对我国后世的文学创作, 特别是诗歌创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成为我国古典诗歌的批判现实的优良传统。古代乃至现代的许多诗人的作品都有批评和揭露黑暗现实的内容,例如屈原、杜甫、白居易、郭沫若、闻一多、艾青等的批判黑暗政治的诗歌都可以说是受到了“诗可以怨”的影响。“辞达”说与“文质”说孔子说的“辞达而已矣”,从字面上说,当是说,写文章只要文辞能表达清楚意思就行了,不要片面地离开内容去追求形式的华丽。但并不是说文学作品不要文饰,孔子还说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