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宋冬野《斑马斑马》吉他谱.doc

格式:doc   大小:1,527KB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宋冬野《斑马斑马》吉他谱.doc

上传人:hdpetiqur9 2017/5/15 文件大小:1.49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宋冬野《斑马斑马》吉他谱.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1 教案权属应归谁? ——全国首例“教案官司”之我见案由: 今年 5月 30日, 重庆南岸区四公里小学高丽娅老师将自己所在的四公里小学推上被告席。原告在诉状中称:根据被告要求,在 1990 年至 2002 年期间,原告先后交给被告 48 本教案,被告在收取、检查教案后没有及时归还给原告。原告多次向被告提出退还教案要求,被告仅退还了 4 本,其余 44 本被告之“处理了”。原告认为, 被告的做法侵犯了教师的合法权益,以《民法通则》、《教师法》、《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 要求原告返还 44 本教案;赔偿损失 8800 元以及承担诉讼费。教案到底属教师还是属学校?教案对教师来说有什么特殊意义?此案一经媒体批露, 立即在社会各届引起欣然大波。 2 教师对此看法: 1 、教案写作的常规。《重庆晚报》记者在我市的广大教师中做了一个调查。关于教师教案的归属问题, 已经引起很多教师的关注。据记者在一中、珊瑚小学、外语校的老师中了解到: 学校一般都在放寒暑假前布置教师写教案, 在开学前夕检查教案情况, 然后返还教师, 教学中途还会随时检查教案执行情况。最后,教案一般保存在教师手中。 2、教师对教案归属的看法。教师对教案的认识, 用本案主角高老师的话来说,“ 44 本教案都是心血凝成的”。高老师告诉记者,最先想到要回教案,是 4 月份准备写论文,对自己十年来教学活动进行总结。但在法院提出诉讼后, 根据《民法通则》、《教师法》、《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对学校进行诉讼, 查遍了解放以来的所有相关法律和教育部门的规定,都没有对“教案归属”作出明确、直接规定的条文。也就是说,教案归属问题遭遇法律盲点。“我曾搬过七八次家,几箱子教案从没丢过,而且还要定期进行防潮、防虫处理。”重庆一中的杨祖旺老师说,他保存着自己从教 26 年来的教案,现在翻出来,从教案上可以看出不同时代教材的变化、教学改革的痕迹……更重要的是, 教案真实地记载着教师一生的教学成绩、各阶段的教学水平、教学经验积累的过程。 3 “写教案的老师应该享有著作权, 教案理所应当归教师所有。”杨老师认为。重庆外国语学校有着 39 年教龄的李国成老师认为,教案包含着教师对教材的钻研、参考资料的筛选、认定,是教师智慧的结晶。“教案是教师上好课的基础”李说, 他这么多年的经验表明:真正写好教案不是那么容易的,需要花费很多时间。“在师范生的培养过程中, 写教案是相当重要的一环节。”重庆教育学院中文系林主任谈到, 自己曾经培养过许多中小学语文教师, 他们不同于科研工作者, 或许一生都没有发表过论文, 而体现他们多年价值的或许只有教案了。但是, 江津石蟆中学的李永涛老师则认为: 教案最好归学校, 但决不意味着可供学校随便处理。理由就是避免有些教师“一本旧教案用多年的行为”,促进教师不断探索和改进教学方法。另外, 教师的教案是一份宝贵的财富, 学校收集起来可供大家相互参考和查阅, 取长补短。但在教案的管理上,学校应用干燥、洁净的保管室专门保管。姓“公”姓“私”并不重要, 重要是应该将教案保存完整。“渝中区的陈老师认为, 教案姓‘公’”, 学校将老师教案丢了, 就是不尊重教师劳动成果。焦点: 教案究竟该姓“公”还是姓“私”, 法律能给老师们一个答案吗? 4 法院审理的基本情况。今年 6月 26日, 南岸区法院开庭审理此案; 8月5 日,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