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江南水都四期
方案设计
工程编号:
院 长:
总建筑师:
总工程师:
项目主持人:
建筑工程设计资格证书
错误!图片串中含有不匹配的引号。
工程负责人:梁章旋
建筑专业: 专业负责人:
审核人:
结构专业: 专业设计,通过视觉景观水轴、景观步道、绿化等有机的组合,塑造一个充满“水 的灵气”的自然生态园。
•小区水系由主要水景元素及次要水景元素组成,基地四周带状围合的水系为主要水景元素,基地内部 景观水池为次要水景元素.
-顺应主景观水系,重点强调水岸景观设计,通过水岸与流水的对比,突出主要水景的动态特征。水岸 设计通过竖向标高处理,形成水边和宅边两个层次,岸边休闲空间自由活泼,流动性强,精心塑造尺度 宜人的亲水环境.
•区内景观水池作为体现小区规划特征的次要水景元素,同时也是主景观水系的延伸,增加了住宅近水 面积,,主要表现其静谧的特征,水体自成系统,循环使用。
每两栋建筑之间利用28米以上的间距设计不同主题的院落景观,与中心绿地有机地组成整个小区的绿 化大环境,做到户户有景,步步景移,景观做到系统化,条理化。
-由带状步行轴和切入式水道延伸出不同主题、空间各异的宅间花园和院落绿地
-院落景观系统和社区服务设施相融合,除满足人们休闲、交往等功能上的需求外,更注重挖掘中国传统 居住文化的内涵,营造富有“诗情画意”的居住家园。
•通过现代造园手法的应用,有机组合植物配景、浅水景观、小区设施等,营造具有传统文化内涵与现代 生活方式相融合的“田园都市〃式家园。
四、配套设施:
小区设置了居委会、卫生服务站、文化活动中心、物业管理用房等配套设施,居委会设于18号楼底层,文 化活动中心设于23号楼底层,卫生服务站设于1号楼底层,同时还结合两条规划道路入口设置了公厕,小区1#、 3#、18#、19#底层分别设置物业管理用房。电信、有线电视机房等住宅底层分区设置,另靠近小区出入口处均 在住宅底层设有值班收发室。
第三章建筑设计
一、 住宅设计特点:
•强调均好性,住宅均为一梯两户板式住宅,南北向布置,适应当地气候特点和居住习惯,较好满足日照、 通风节能要求.
-室内动静分区明确,大部分户型为全明设计,所有餐厅均有良好的采光和景观。
-针对端头户型所在位置的优越性,充分利用周边景观,适当扩大户型面积。
•户型设计多样化,大中小户型比例恰当,每户的起居厅及至少一个以上的卧室朝向景观方向,房型设计均 为大厅活动空间,居寝分离、洁污分离,各部分尺度恰当。
二、 建筑外观设计:
屋顶采用坡顶形式,运用具有亲和力的建筑语言,塑造个性化的住区形象,同时也与前期住宅形式相协调。
2o建筑立面形式活泼,细节生动,通过阳台、栏杆、凸窗、转角等细部处理使小区充满了现代生活气息.
高层住宅强调简洁、明快、挺拔、通透;小高层住宅采用三段式立面设计手法,浅色墙面和穿插运用的暖 色面砖墙体相对比,构筑尺度亲和的花园洋房。
三、空调室外机设置:
;外立面空调室外机
放置处加铝合金百页或金属花饰栏杆。
第四章结构设计
一、 结构设计依据:
本工程按照国家现行结构设计标准、规范和规程等进行结构设计,主要包括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
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4;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94;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
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01;
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GB50038-94;
10o 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1;
。
二、 结构设计概况:
本住宅工程主要由19幢9层的多层建筑及2幢11层、13幢18层的高层建筑组成,为方便住宅使用, 减少柱角的影响,同时兼顾经济技术指标,降低建筑物在地震作用下扭转的不利影响(特别地,对于平面较 为细长的板楼,扭转作用较为明显),拟全部采用框架一-剪力墙结构体系。所有结构均按照设计使用年限
50 年进行设计,建筑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
高层建筑部分均设有一层地下室,局部按六级人防单元考虑。对于人防单元,将采用平战结合的原则进 行结构设计。
三、 结构抗震设计:
根据国家相关文件,拟建建筑物的抗震设防分类为丙类,拟建场地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 加速度为0。10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多层部分框架-一剪力墙结构体系虽墙量较少,在基本振型地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