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探究报告
设计人:刘凤杰 审稿人:颜静
班级: 组别: 实验时间:
背景资料
鼠妇又称“潮虫”,在南方也叫“西瓜虫”、“团子虫”,属无脊椎动物节 肢动物门甲壳纲潮虫亚目。鼠妇的种类较多,它们身体大多呈长卵形,成体长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探究报告
设计人:刘凤杰 审稿人:颜静
班级: 组别: 实验时间:
背景资料
鼠妇又称“潮虫”,在南方也叫“西瓜虫”、“团子虫”,属无脊椎动物节 肢动物门甲壳纲潮虫亚目。鼠妇的种类较多,它们身体大多呈长卵形,成体长9 一15毫米,背腹扁平十分显著,呈灰褐色、灰蓝色;常能卷曲成团,是草食的 陆栖类群,口器是咀嚼式口器,为甲壳动物中唯一完全适应于陆地生活的动物, 从海边一直到海拔5000米左右的高地都有它们的分布。第一触角短小,后7对 胸肢变成步足。但它们都需生活在潮湿、温暖以及有遮蔽的场所,昼伏夜出,具 负趋光性。不像昆虫和蜘蛛那样高度适应于陆地上生活,在我国大多数地区都有 分布,在田间,主要为害黄瓜、西红柿、油菜等常见的种类有潮虫科、鼠妇科、 球鼠妇科等代表动物。
.注意事项
收集:在本实验进行前一周左右,就要做好收集鼠妇的准备。若温度在25 °C 左右,在房前屋后的石块、瓦砾下面,花盆里,花坛内均可以找到;若温度低于 25 C,选择温暖的花窖、家庭的下水道旁边、居住在平房条件的厨房地砖下面 或菜窖内进行收集。收集后,要注意在容器内装一些湿土且保持通风。
容器:在收集鼠妇的过程中,精心地保护、饲养,是保证实验顺利进行的关 键。用塑料瓶(把矿泉水瓶颈部较细的部分去掉或用废弃的罐头瓶也可)内铺放 一些经过筛选后的松软的土壤,适当喷洒或每天滴入1〜2次清水(手摸土壤有 湿润感即可,若水滴入过多,土壤形成泥块或泥浆,个别小鼠妇或活动慢的鼠妇 易死亡)。每隔2〜3天换一次土。每个容器内宜放入25〜30只鼠妇,若密度 过大,鼠妇容易死亡。在瓶口用纱布遮盖,保证充足的空气,同时用橡皮圈套住 纱布,防止鼠妇逃脱。
实验目的:,模仿控制变量和设计对照实验。
能够认真观察和记录,并与小组其他同学合作和交流。
实验材料:鼠妇(每组10只)、湿土、铁盘(或塑料盒、纸盒)、纸板、玻璃 板
探究过程:
提出问题:?(根据采集鼠
妇时所观察到得鼠妇得生活环境提出问题)
作出假设:?
制定计划
根据所做的假设,设计一个简易的对照试验来验证所做的假设。注意在设计探 究中,尽量使要验证的条件是可变的,其他条件则是不变的(控制变量)。这个 实验的变量是 。
实验装置的设计:
在纸盒内铺上一层湿沙土,以横轴中线为界,一侧盖上纸板,另一侧盖上玻璃 板。这样在盒内就形成了 和 两种环境。
方法步骤:
1、全班分成10个小组进行实验。
2、 将鼠妇放入实验装置,两侧的中央放同样数目的鼠妇,静置2分钟。
3、 每分钟统计一次明亮处和阴暗处的鼠妇数目,统计10次。
实施计划:
按照设计的实验方案进行操作,在操作中如发现不完善的地方及时该进。实验
过程中仔细观察,认真记录。
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