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幼儿急疹.doc

格式:doc   大小:173KB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幼儿急疹.doc

上传人:文库旗舰店 2022/6/20 文件大小:173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幼儿急疹.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幼儿急疹(exanthema subitum) ,又称婴儿玫瑰疹( roseola infantum),是婴幼儿常见的急性发热出疹性疾病,其特点为婴幼儿在高热3~5 天后,体温突然下降,同时出现玫瑰红色的斑丘疹。为小儿常见病毒感染性疾病之一获得终身的免疫力。
临床表现
  分为前驱期与出疹期。
前驱期
  患儿无明显诱因突然出现高热,体温达39~40 ℃或更高,呈稽留热或弛张热型,持续3~4日后体温骤降,也有少数病例体温逐渐降落,或高热24h后降至正常,再继以间歇发热2~3日降至正常。大多数病儿除高热外, 一般情况良好,少数病儿于高热时出现惊厥和脑膜刺激征。发病在冬季常有呼吸道症状,如咳嗽、流涕,多数有鼻炎,咽部轻或中度充血。夏秋季发病者常伴有恶心、呕吐、腹泻等。
出疹期
  皮疹大多出现于发热3~4日,体温骤退后,少数在退热时出现皮疹,是本病的主要特征。皮疹呈淡红色斑疹或斑丘疹,直径约~3mm,周围有浅色红晕,压之褪色,多呈散在性,亦可融合,不痒,皮疹由颈部和躯干开始,1日内迅速散布全身,以躯干及腰臀部较多,面部及四肢远端皮疹较少,肘膝以下及掌跖部多无皮疹。皮疹数小时后开始消退,1~2日内完全消失,不脱屑,无色素沉着。发热期少数患者在软腮及悬雍垂可见淡红色斑疹,出疹后即消失。颈部淋巴结肿大,尤以枕后及耳后淋巴结为明显,热退后可持续数周才逐渐消退,脾脏偶可肿大。
  本病一般症状较轻,多数为良性经过。
并发症
高热惊厥
  研究证实,由HHV-6感染引起的高热惊厥占高热惊厥病因的30~70%。感染的证据包括从高热患儿脑脊液中检测到HHV-6DNA,HHV-6IgG抗体滴度恢复期较急性期增高4倍以上,HHV-6IgM抗体阳性等。部分患儿高热惊厥后可出现脑海马的硬化,进而引起癫痫发作。
脑炎
  神经系统症状可以在发热期出现,也可以发生在热退出疹期后。脑脊液、脑电图、CT 检查所见无特征性改变。SPECT 检查结果为大脑半球和大脑基底核区域血流低下, 支持HHV-6 感染造成脑血管病变, 引起脑炎的论点。从脑炎患者脑脊液中可检测到HHV-6DNA及抗体。
其它少见并发症
  脊髓膜炎、面神经麻痹、急性肝炎 、心肌炎、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
诊断
  根据2岁以内的婴幼儿,高热3~4天,全身症状轻微,热退时或热退后出现红色斑丘疹,皮疹持续1~2天消退,即可作出临床诊断。
  幼儿急疹在患儿高热、皮疹发出之前诊断有一定困难,但国外有学者研究发现,由HHV-6 感染引起者,在发热期(出皮疹前), %的患儿其悬雍垂根部两侧出现溃疡。因此,悬雍垂根部两侧溃疡对于HHV-6 引起的幼儿急疹可能具有早期诊断意义。
实验室检查
  :在发病第1~2天,白细胞计数可增高,但发疹后白细胞计数下降,淋巴细胞相对增加。
  :
  (1)病毒分离
  HHV-6 感染发热期从末梢血单核细胞中进行病毒分离, 90% 以上为阳性, 出疹期减少为40% 左右阳性, 疹退后很难分离到病毒。病毒分离需要8~10 天。
  (2)特异性抗体、抗原检测
  活动性HHV-6 感染时特异性lgM 抗体5~7 天后转阳, 10 天内双份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