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
文档名称:

杨万里《好事近》.doc

格式:doc   大小:13KB   页数: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杨万里《好事近》.doc

上传人:lily8501 2022/6/20 文件大小:13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杨万里《好事近》.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第2页 /总页数 3 页
杨万里《好事近》

无忧考网为大家收集整理了《杨万里《好事近》》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月未到诚斋,先到万花川谷。不是诚斋无月,隔一林修竹。如今才是十三夜,月色已如玉。 第2页 /总页数 3 页
杨万里《好事近》

无忧考网为大家收集整理了《杨万里《好事近》》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月未到诚斋,先到万花川谷。不是诚斋无月,隔一林修竹。如今才是十三夜,月色已如玉。未是秋光奇绝,看十五十六。
作品赏析
【注释】:
这是一首咏月词,不过直接写月亮的只有“月色已如玉”一句。月的形和神,是用比较法。
衬托月亮,最常见的办法是去写云彩,常语说 :“ 烘云托月”。杨万里抛开这一陈腐的路子不走,采用了纯新的方式。上阕以谷、斋、竹作陪衬。诚斋是作者的书斋名,万花川谷是作者的花园名 。“月未到诚斋”,自然不无遗憾;但“先到万花川谷”,倒也令人欣喜,因为这同样是词人的天下。况且也不必为诚斋而惋惜 ,因为“不是诚斋无月,隔一庭修竹”,月照幽篁,应该又是一种韵味。这半阕中,同是月光,在万花川谷的当是朗照,在“一庭修竹”的当是疏散,在诚斋的又当是浓阴下的幽明。同样的月色竟有这许多情意,明暗层次又是这样分明,难怪上片无一字直接写月,却叫人处处感得到月的媚态。上阕是以物托月,下阕则以月自托。词中说:今天才是十三,月色已如美玉,若到秋光奇艳的十五十六,它定然更不寻常!这里明显地在用十三之月衬托十五、十六之月 ,然而本篇的作意是咏写今夜月色,所以句中又含有用十五、十六的满月衬托十三月色的意思:现实的月同遥想的月两相辉映,各各更见其妙了。
杨万里写诗,最讲“活法”,“透脱”。 他在《颐庵诗稿序》中说 :“……尝食夫饴与荼乎?人孰不饴之嗜也?初而甘,卒而酸 。至于荼也,人病其苦也;然苦未既,而不胜其甘。——诗亦如是而已矣 。”他认为诗不能象糖:一放进嘴,就知道它是甜的,吃到最后,却变成酸的;诗应当象荼(古茶字)经过品尝才让人感知到它的甜味。我们读这首咏月词,初时只看见全篇仅有一句写月,还是用的“如玉”这个相当陈旧的比喻,读来很可能有几分扫兴,——这正是在“ 病其苦”。可是只要你细心品尝下去,那么洒在绿叶红花上的月光,伴和着挺拔修竹上的月色,在月的阴影中的诚斋,今夜的月,十五十六的月,便都会成为一幅幅各具特色的月光图。这些图全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