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9
文档名称:

郭沫若的抒情短诗论.doc

格式:doc   大小:93KB   页数:9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郭沫若的抒情短诗论.doc

上传人:pppccc8 2022/6/21 文件大小:93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郭沫若的抒情短诗论.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郭沫若的抒情短诗论
【摘要】郭沫若的诗歌创作既有脍炙人口的名作,乂有见的平平平庸之作,还有“不应该那么写”的失 败之作。如果引用“大波小浪的洪涛便成为'狂飙突进'的诗,小波小浪的涟漪便成为'冲淡'的诗”这句 来在肯定其狂飙突进的同时,让我的目标,在党的指引下,不断地开辟着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战斗的旅程吗?诗中 “纵使走到天尽头,天外也会有乐园”的长征精神和辨证哲理,不是直到现在对于实现四个现代 化所必须进行的一系列破旧创新的改革仍然有着很大的启示意义吗?这首诗就是这样紧扣时代 脉搏,在现实生活中选材立意,将强烈的感情和丰富的想象、瑰丽的理想和深邃的哲理交融起 来,凝聚在形象中,创造出生动鲜明而又含义双关、有着高度概括力的形象。因此,寄托遥远, 意蕴无穷。这首诗在形式上,虽然行无定句(诗行长短不一),章无定节(诗节行数不一), 押韵也比较自由,但在参差里显得和谐,繁杂里显得单纯,加以语言平易、简练、含蓄、凝练, 因此,在五节三十二行的短小篇幅里熔铸了大开大阖、高度概括的内容,在自由质朴的形式里 充溢着诗的意趣。古人云:“诗宜朴不宜巧,然必之大巧之朴;诗宜淡不浓,然必浓后之淡。” 《骆驼》一诗在风格上便有这种“寓巧于朴”,“寓绚于素”的特点。
二、“锦心绣口”谱情歌
花褪残红青杏小,
燕子飞时,
绿水人家绕。
枝上柳绵吹又少,
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
墙外行人,
墙里佳人笑。
笑渐不闻声渐悄,
多情却被无情恼。
每当我读《瓶》的时候,苏东坡的这首《蝶恋化》就浮现在我的心头。因为借用“多情却 被无情恼”来表达《瓶》的主题,是富有诗意的最确切的概括。《瓶》这首诗正是诗人在爱情 上“赤子之心”的大胆袒露。在文学史上,爱情,作为人类文明所哺育的一种精神生活,在文 学作品中必然得到反映。随着历史上文学的民主性和革命性精华的积累,它常以健康的和富有 理想色彩的各种独特面貌留存在文学作品中。但是,在我国,封建时代旧文人的情诗,却受到 礼教和婚姻制度的严重束缚。封建文人笔下真正将爱情放在重要地位上的男女平等互爱的情诗, 很少见到。那些大量的“思妇”“闺怨”“寄外”“寄内” “悼亡”之类的诗歌,只是限制在 “由父母包办”的“那一点夫妻之爱”的范围内,并非科学意义上的近代的爱情。由于这种历 史条件的局限,旧时代文人的情诗不可能具有与传统思想决裂、冲破封建罗网的自觉精神,在 情趣和意境上,也只能是寄托遥深、意境朦胧,或雍容典雅、含蓄不露的。到了五四时代,在 前所未有的思想解放和文学革命运动中,主张恋爱自由、婚姻自由,主张男女平等、妇女解放, 成为了整个革命民主主义和个性解放思潮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情诗也在内容和意境上
有了新的面貌。这些情诗“率直行诚,无所讳掩”,是“醒过来的人的真声音”(鲁迅语), 表现了新时代青年人思想意识的觉醒,具有着反抗伪俗陋习、封建礼教和婚姻制度的积极作用。 在题材上有独特的发现,在艺术表现上也有属于作家们自己的创作。郭沫若的《瓶》以及散见 于其它诗集中的情诗,便和五四时期一些优秀的爱情诗一样,表现出鲜明的开放的倾向。这是 真正近代意义的爱情,内容上妇女不处于受歧视的从属的地位,男子祈求女子允诺,感情浓烈 真挚,表达大胆直率,是真正出自内心的爱情的“告白”。《瓶》中的爱情诗还由于熔铸着诗 人的创作个性和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