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0
文档名称:

大件路快速化改造(6个涉铁节点)工程 桥涵设计说明.doc

格式:doc   大小:1,386KB   页数:20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大件路快速化改造(6个涉铁节点)工程 桥涵设计说明.doc

上传人:zl201163zl 2022/6/21 文件大小:1.35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大件路快速化改造(6个涉铁节点)工程 桥涵设计说明.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大件路快速化改造(6个涉铁节点)工程 桥涵设计说明 (JTG B01-2014)
《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15)
《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3363-2019)
《公路工程抗震规范》(JTG B02-2013)
《公路桥梁抗震设计规范》(JTG/T 2231-01-2020)
《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G -2018)
《城市地下道路设计规范》(CJJ 221-2015)
《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3362-2018)
《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8
《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
《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79-2009)
《岩土锚杆与喷射混凝土支护工程技术规范》(GB 50086—2015)
《成都地区基坑工程安全技术规范》(DB51/T5072-2011)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13)
《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16)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5)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
《钢筋混凝土用钢》(-2017)、(-2018)(-2010)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
5 工程地质(摘自地勘报告)

双流区为岷江、江安河等河流的冲积形成的小的冲积扇、沙洲、河漫滩以及河流下切形成的一、二级阶地等微地貌形态所组成。地势平坦,海拔435~514米,最大相对高差97米。北西高,南东低,地形坡度2~3‰。区内广布年轻的第四系全新统(主要分布在河流两侧河漫滩、一级阶地上)及上更新统(主要分布在二级、高二级阶地上)黏土及砂砾卵石层等沉积盖层。此区交通方便,人口密集,河渠纵横,良田广布,竹林围绕农家,显示了富饶的成都平原地理上的独特风貌。
本项目位于成都平原内,各构筑物范围内均为冲积平原地貌。

项目区出露地层主要为新生界第四系及中生界白垩系,其岩性特征由新至老简述如下:
1)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堆积层(Q4me)
杂填土:杂色,由粉质粘土、卵石、块石、碎石等构成,石质成分主要为砂岩、粉砂岩等硬质岩为主,次棱角~亚圆,呈松散~稍密状,稍湿~干燥,透水性较好。为Ⅱ级普通土。
主要分布于既有道路及房屋处,项目区范围内均有分布,呈条带状,主要为人工堆积块碎石及混凝土、建碴等,场区内该层厚约0~。
2)第四系全新统统冲积层(Q4al)
全区分布,下卧于人工填堆积层之下,主要由粉质粘土、细砂及卵石构成。
(1)粉质粘土:黄褐色,以粘粒为主,粉粒次之,可塑状,成分以粘土矿物为主,局部含铁锰质氧化物条斑,稍有光泽,层底含少量圆砾及砂粒。为Ⅱ级普通土。
该层主要分布于素填土层下,~。
(2)细砂:青灰色,湿~饱和,稍密状,矿物成分为石英、长石,局部含少量砾石。为Ⅱ级普通土。
该层仅分布于广都大道、西航港大道下穿范围内,主要以透镜体或夹层的形式分布于卵石层内;一般厚约0~。
(3)卵石土:浅灰色,稍密~中实,石质成分以砂岩花岗岩为主,砂岩等少量,次圆~圆状,多呈强风化,余为砂,透水性较好,结构不均,局部漂石富集。为Ⅲ级硬土。
勘探范围内,根据卵石的含量和密实度可分为如下2个亚层:
①稍密卵石:黄褐色,石质成分以砂岩花岗岩为主,砂岩等少量,次圆~圆状,多呈强风化,一般粒径组成:Φ>200mm约10%,200~60mm约20%,60~20mm约30%,20~2mm约10%,充填物为粉质粘土,潮湿~饱和,透水性一般。卵石排列混乱,大部分不接触,卵石含量55~60%,N120=4~7击/10cm;
②中密卵石:黄褐色,石质成分以砂岩花岗岩为主,砂岩等少量,次圆~圆状,多呈强风化,一般粒径组成:Φ>200mm约40%,200~60mm约30%,60~20mm约20%,20~2mm约10%,磨圆度较好,呈次圆状,分选性一般。其余多为粉质粘土充填。卵石呈交错排列,大部分接触,卵石含量60~70%,N120=7~10击/10cm。
大件路快速化改造(6个涉铁节点)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