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金融学> 主编董金玲金融学
第1章金融学概述
金融概述
金融通常是指货币资金的融通。其中―金‖
.
.
.
本位制外,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已放弃了这种货币制度。
家不规定两种货币的交换比率,而由市场上金银的比价确定。这样,每种商品都具有金和银表示的两种价格,金银市场比价波动必然引起商品双重价格比例波动,给商品交易带来麻烦。
双本位制:国家以法律形式规定金币和银币之间的固定比价,两者交换比率不受市场金银价格波动的影响。―劣币驱逐良币现象‖是指当一个国家同时流通两种实际价值不同而法定比价不变的货币时,实际价值高的货币(良币必然被熔化、收藏或输出而退出流通领域,而实际价值低的货币(劣币反而充斥市场。
跛行本位制:金银币都是本位币,但金币能自由铸造,银币不能自由铸造,且限定每次支付的最高限额,金币和银币按法定比价进行交换。事实上,在这一制度下,银币已经演变成辅币,金本位制度初步形成。
可自由兑换为金币,黄金和金币可自由输出、输入。
金块本位制特点是:政府停止铸造金币,不允许金币流通,代替金币流通的是中央银行发行的纸币。纸币的发行是以金块为准备,金准备多,发行的纸币就多,反之,则少;纸币的价值与黄金保持等值关系;人们持有的其他货币不能兑换成金币,但可以兑换为金块;黄金仍可自由输出入。金块本位制称为―富人本位制‖。
金汇兑本位制亦称虚金本位制,其特点是:规定纸币的含金量,国内只流通纸币,无铸币流通、无金块兑换。中央银行将黄金和外汇存放在另一个实行金本位制的国家,并规定本国货币与该国货币的法定兑换比率。本国居民可以将本国纸币兑换成外汇,再向其他相关国家兑换金块。
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是指既不规定含金量也不兑换黄金,完全取消流通货币的金银保证,流通中的货币通过中央银行的信贷程序投放出去的货币制度。因为纸币的发行数量直接由政府决定,如果发行量超过了流通中的商品对它的需要时,就会使社会购买力大于商品可供量,达到一定程度时,必然引起物价上涨,货币贬值。
第3章
中。
信用的产生及特征
的角度进行划分。时间间隔即承诺与兑现承诺的时间差。
从微观上看,信用对企业和个人筹措发展资金,节约流通费用,增强竞争能力都具有十分重要
信用形式
过发放实物或货币而收取高额利息为特征的借贷活动。
特点:客体是货币资本;主体一方是银行和金融机构,另一方是企业和个人;银行信用与产业资本的动态不完全一致。优点:规模和数量上克服了商业信用的局限性;银行信用的投放方向
政府信用基本形式:由国家发行政府债券;政府发行专项债券;向银行透支或借款。其中最主要的形式是国家发行国库券和公债券。
是企业、银行和其它金融机构向消费者个人提供的直
、分期付款的方式向消费者提供的信用;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以货币形式向消费者提供的消费信用,也就是消费贷款,它属于长期消费信用年。
作用:在一定程度上缓和消费者的购买力需求与现代化生活需求的矛盾,有助于提高消费水平。同时,消费信用也可发挥消费对生产的促进作用。
商业汇票。按承兑人的不同,
参与的信用。
征信与社会征信体系
基本功能:了解、调查、验证他人的信用,使赊销和信贷活动中的授信方能够比较充分地了解信用申请方的真实资信状况和如期还款能力。
这种模式是以中央银行建立的―
其征信系统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由各国中央银行管理,主要采集一定金额以上的银行信贷
―诚信‖,经济得以健康发展。征信制度的建立还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政府各部门管理社会的成本,提高工作效率。银行利用征信技术合理扩张授信业务,增加资金流通数量和速度,并刺激经济发展,拉动消费和投资需求,增加国民收入,从而达到促进金融经济发展的作用。
首先,信用缺失严重扰乱了市场经济秩序。其次,信用的严重缺失导致市场交易成本上升,资
利息与利率
所谓利息,是贷款者放弃获取投资收益的补偿,是一段时期内放弃货币流动性的报酬;或者说,是贷款者因暂时让渡货币资金使用权,从借款者那里取得的超过借贷货币额的报酬。对于借款者来说是借用本金应付出的代价。
利息究竟来源于何处,其本质是什么?
马克思认为:利息是财富的分配形式。在一定意义上利息可以称为是借贷资本这种特殊商品的价格,任何时候都由供求决定。在资本主义社会,利息来源于雇佣工人的劳动,本质是雇佣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借贷资本家的那部分利润即剩余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