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中学生羽毛球灵敏素质训练方法
摘 要:在当前中学生羽毛球培训班众多的形势下,中学生羽毛球灵敏素质训练方法和训练手段,引起了政府以及全社会人士的广泛关注。目前我国针对中学生羽毛球专项灵敏素质训练方法研究较少,有些教练员训练方法训练后,需要在进行下一步训练计划之前,进行灵敏素质测试评定,以便于对受试者的训练效果,训练状态进行追踪定位。测定灵敏素质换句话说也就是受试者的变向能力的基线测试。测试的内容应与专项联系紧密,符合专项运动比赛中经常出现的动作模式,具有代表性。身为评定人员,需要对测试内容的测试时间长短,转动的方向,转体的次数,动作发力的点和方向有充足的了解。传统测试方法中包括立卧撑测验、侧跨步测验、象限双脚跳测验。现如今随着科技的进步测试效果较好的有T测试、5-10-5往返跑测试、伊利诺斯测试、埃德格伦侧步测试。
3 中学生羽毛球项目特点对灵敏素质的要求
在进行羽毛球运动时,虽然我们完成单一动作模式以及固定方向步伐时是有一定动作规律的,但在两人对抗时,我们要根据对方回球的方向,球飞行速度,球飞行弧度以及自身预先的判断这些不确定因素来完成自身的技术动作,具有技术动作非周期性的特点[5]。根据对方随机的回球方位,回球速度,体现了瞬息万变的特点。这些特点要求具备反应快,随机移动快,移动中动作模式转换快,急停-启动快的能力。对于中学生来说,强大的速度力量,速度耐力能力是薄弱环节。因此,在中学生的比赛中更多见到的是运动员运用灵敏素质能力,在没有规律的情况下积极变向移动将球首先回击给对方,其次造成对方失误,虽然没有力量,速度表现出来犀利的进攻,但最终达到得分效果即可。 4 中学生身体发育特点对灵敏素质的要求
一个人从出生到各个组织器官完全发育成熟,成长为成人的过程叫人体的成长[6]。在生长发育的过程中有诸多规律与特点,受着各方面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决定了身体的强弱,这也为我们的灵敏素质训练提出要求。中学生时期的年龄大致在13~18岁之间,对于灵敏素质来说,发展灵敏素质的敏感期大约在10~13岁,因此我们要尽早着手训练,可建立运动员档案,关注年龄,避免错过最佳时间。
灵敏素质训练作用于中学生身体,改善学生骨骼、肌肉、呼吸、神经内分泌系统以及免疫机制,反之身体的发育特点要求着训练的强度和量。中学生的骨骼软骨成分较多,水分和有机物多,无机盐少,骨密度差,不够坚固,易发生弯曲变形不易完全折断[7]。因此训练时避免有较大器械的负重移动,较大负重容易造成脊柱弯曲、骨盆和腿畸形。由于中學生骨化过程较晚,但灵敏素质训练特点为急停-启动,我们要注意训练中的总量和一组中的量,避免训练频次高造成骨化过早完成和骺骨损伤。中学生关节部位周围肌肉细长,肌纤维没有横向发展,肌力较差[8],但急停-启动动作模式首先作用的是下肢关节,都需要关节周围的肌群作为支撑,制动和发力时身体自身负荷会作用在其上,因此要保持学生正确的身体姿势和发力的肌群,避免由于肌肉力量不足,活动范围大而造成关节过度负重。
5 中学生羽毛球灵敏素质训练方法及手段
中学生羽毛球灵敏素质训练方法
中学生羽毛球灵敏素质训练的评定与其他训练的评定方法不同,通常不以强度等进行衡量,而是以中学生灵敏性的熟练程度来进行衡量,将衡量强度引申为以运动员最大或接近最大的努力和速度进行练习来发展变向能力。教练员应采取逐渐增加复杂程度的练习方法,循序渐进。根据羽毛球项目急停-启动,突然快速改变方向移动以及发挥灵敏素质能力时能量代谢特点,重点运用间歇训练法和重复训练法。间歇训练中运用高强性间歇训练法来训练灵敏素质,此训练法是发展糖酵解为主、磷酸盐和糖酵解混合代谢供能系统,负荷的时间在20~40s之间,负荷强度大,心率可以控制在190次/min,间歇时间很不充分,当心率下降到120次/min时即可开始下一组训练,每组动作完成后间歇方式可采用走,轻跑。重复训练中运用短时间重复训练法,其一次负荷时间少于15s,负荷强度大,并且要求动作完成速度快,间歇时间相对充分,每组动作完成后间歇方式可采用走或肌肉按摩,重复次数和组数相对较少,可有效地提高磷酸盐系统供能能力。我们要根据中学生个人的身体素质特点,结合项目特点,采用不同的训练方法,有目的的发展短时间快速供能能力。
中学生羽毛球灵敏素质训练手段
锥桶训练手段
锥桶类训练是教科书以及实践中经常提及和运用的一种训练手段,其主要通过运动员变向跑向不同方向的锥桶,使运动员的灵敏、协调、速度能力得到改善和提高。对灵敏性训练有很好的效果,在实际的训练中运用很广。
(1)8字形跑:~9m的锥桶,运动员两腿开立姿势准备,在两锥桶之间做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