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1
文档名称:

药物外渗的原因及对策.ppt

格式:ppt   大小:11,636KB   页数:41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药物外渗的原因及对策.ppt

上传人:1557281760 2022/6/22 文件大小:11.36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药物外渗的原因及对策.ppt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药物外渗的原因及对策
主要内容
一、概述
二、药物外渗的相关因素
三、药物外渗的临床分期
四、药物外渗的预防
五、药物外渗的处理
一、概 述
静脉给药是临点在第一次的下方等 。
三、药物外渗的临床分期
药物外渗后临床分期分为三期:
1期:局部组织炎性反应期,局部肿胀、红斑、持续刺痛;
2期:静脉炎性反应期,见于渗漏后2~3天,沿静脉走向条索状肿胀、发红,引流淋巴结肿大、疼痛,可出现发热;
3期:组织坏死期,浅层组织坏死,溃疡形成累及皮下肌层,甚至深部组织受累。
四、药物外渗的预防
1. 血管的选择
(1)护士应了解药物的副作用
(2)提高静脉穿刺一次成功率,避免在一根血管上反复穿刺。
(3)使用高危药物时, 尽量选择前臂及较粗大的静脉穿刺,避免选用腕部掌侧、手(足)背等处,这些部位有细小的肌腱韧带,一旦发生药物外渗造成损伤,将难以处理。尽量不使用下肢静脉,因下肢静脉瓣较多,血流缓慢,易造成药物 滞留,损伤血管内皮。
四、药物外渗的预防
(4)乳癌病人禁止在患侧上肢输入化疗药物,因乳癌病人腋窝淋巴结清扫,静脉回流受阻,静脉压升高,血液淤滞易造成渗漏。
(5)避免有动静脉瘘的肢体。
(6)有上腔静脉阻塞的病人,避免使用上肢静脉输入。
(7)对于血管条件差或输入高危药物的病人,可采取中心静脉置管,可有效防止药物外渗。
四、药物外渗的预防
,建立静脉通道时,应先用生理盐水加压快速冲入,针尖处无软硬度变化、静脉回血通畅无外渗表现后再接含有化疗药物的输液袋或注射器,妥善固定。
,注药过程中随时观察穿刺部位有无肿胀,静脉推注给药时,每注射3 ~ 4 mL应回抽一次,以检查有无回血。
四、药物外渗的预防
① 叮嘱病人在输注高危药物时,尽量减少活动,以免针头移位,造成外渗。
②询问输注药物时病人的感觉,输注过程中有无注射部位疼痛、肿胀感,如有上述感觉立即向护士汇报,以便尽早发现药物外渗的情况。
四、药物外渗的预防
③护士操作时应让病人身着宽松外衣,告诉病人在输注药物时,输液的肢体勿被压迫,以免影响血液回流,造成药液外渗。
,并床边交班。护士长必须加强检查。
五、药物外渗的处理
一、药物外渗的处理
1、立即拔针,更换注射部位,肿胀部位抬高超过心脏位置
2、发现药物外渗立即报告护士长,必要时报告护理部;
3、化疗药物外渗较多时,应保留针头,回抽外渗药物;
4、肿胀消退前不能在外渗部位远端输液。
二、常见药物外渗的处理方法
(一)碳酸氢钠、造影剂、***碘***、甘露醇外渗的处理:
1、立即拔针,更换注射部位,肿胀部位抬高超过心脏位置;
2、1%的利多卡因局部封闭;
3、50%的硫酸镁湿敷至肿胀消退。
(二)脂肪乳剂外渗的处理:
1、立即拔针,更换注射部位,肿胀部位抬高超过心脏位置;
2、1%的利多卡因局部封闭;
3、654-2 20mg加生理盐水10ml加5%利多卡因10ml湿敷至肿胀消退。
有局部麻醉止痛作用
(三)葡萄糖酸钙外渗的处理:
1、立即拔针,更换注射部位,肿胀部位抬高超过心脏位置;
2、1%的利多卡因局部封闭;
3、香丹注射液湿敷至肿胀消退。
(四)多巴***、阿拉明外渗的处理:
1、立即拔针,更换注射部位,肿胀部位抬高超过心脏位置;
2、立其丁10mg加生理盐水10ml局部封闭,注意观察血压变化;
3、50%的硫酸镁湿敷至肿胀消退。
(五)CTX、VP-16、5-FU外渗的处理:
1、立即拔针,更换注射部位,肿胀部位抬高超过心脏位置;
2、50%的硫酸镁湿敷加冰敷24小时;
3、可用芦荟湿敷。
(六)ADM、VCR、氮芥、盖诺外渗的处理:
1、立即拔针,更换注射部位,肿胀部位抬高超过心脏位置;
2 、1%,6小时后重复一次;
3、50%的硫酸镁湿敷加冰敷24小时;
4、可用芦荟湿敷。
冷敷  不仅可以减少局部余热对活力组织的 继续损伤,而且可以降低局部组织的代谢,是使局部血管收缩,渗出减少,从而减轻局部组织水肿。另一方面,冷敷使血管收缩,降低血管通透性,减少药物吸收,可使某些局部破坏因子灭活,同时,冷敷可使神经末梢及细胞的敏感性降低,从而减轻疼痛或缩短疼痛的时间及对组织细胞的损害。
热敷  对于一些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