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3
文档名称:

杭州地铁塌陷事故口水仗.ppt

格式:ppt   大小:946KB   页数:2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杭州地铁塌陷事故口水仗.ppt

上传人:buzaiwuzhuang123 2022/6/22 文件大小:94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杭州地铁塌陷事故口水仗.ppt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杭州地铁塌陷事故口水仗
各方推诿责任
中铁隧道集团副总工程师王梦恕院士
最初称塌陷为“突发自然灾害”。
开裂的地面
楼房被推倒 房主有些不舍
2008年11月18日09:59
杭州地铁塌陷事故口水仗
各方推诿责任
中铁隧道集团副总工程师王梦恕院士
最初称塌陷为“突发自然灾害”。
开裂的地面
楼房被推倒 房主有些不舍
2008年11月18日09:59
设计缺陷还是施工违规?造价压低还是符合指标?工期缩水奉谁之命?杭州地铁施工现场塌陷事故后,围绕事故责任归属,施工方中铁集团和业主方杭州地铁集团各执一词互不相让。
责任到底是谁的?
中铁:
“地铁设计存在严重缺陷”,“施工单位按图施工,无明显失误”;
杭州:
“设计尤其适用于地质环境条件恶劣的地区”;
王梦恕随后以院士身份称“拍脑袋”、“图便宜”、“赶工期”、“领导意见替代科学决策”等因素是导致杭州地铁工地事故的问题所在。“首先是设计方面的先天不足” 。 “我当时一来看,就说方法没选对,违背了一般的设计规律。”
王梦恕解释说,江南的地质比较差,如杭州地铁这种开放式明挖的办法,最容易造成群死群伤。在地质很坏的情况下,像多米诺骨牌一样,一塌就一大片。更可怕的是,在湘湖站附近还有湖、河流和主干道,“完全不具备开放施工的条件”。
王梦恕说,“按照地铁施工惯例,设计的时候一般要求是封闭的,从此次塌陷地的设计图分析,应该是没有考虑通行问题,如果一开始设计考虑通行的话,就必须要设计挡土墙,那样的设计方案就必然大不同” 。
王梦恕说,,同时还须每隔三四米打一个桩,“先做桩,桩上再做挡土墙,而且连续墙后面要有水平的腰梁,每隔3米还要有很多横撑。连续墙6米一个接头,每隔3米要有横撑”。 “未封闭施工的先天不足,长期下雨,再加上下水管渗漏,造成了一个滑动面。这个滑动面,在四车道的压力下,往坍塌处挤压。由于设计的是防水墙而非挡土墙,最后才发生了管涌现象。”王梦恕总结说,“如果没水,下雨小点,还能碰大运。但现在有动荷载,就不行,迟早会出问题”。
杭州市政府对这些说法予以反驳。他们评价说,王梦恕院士的言论“违背事实,混淆视听,干扰了现场施救和事故处置工作”。
杭州方面针锋相对,措词严厉。他们反驳说,相关方案均通过国内知名专家的现场踏勘和深入论证,决不是“随便”的方案。“采用连续墙作为围护结构的明挖法,其最大的特点是围护结构施工容易、工艺成熟、支护刚度大,尤其适用于地质环境条件恶劣的地区。”
杭州方面并举例说,类似的办法,在上海、广州建设地铁时也取得过成功,明挖法对环境的适应性是较强的,可有效避免城市中心区域的‘大拆大建’。
王梦恕为了表示自己的客观,他同样分析了施工方存在的问题。“市政府不懂,也不能怨他们。作为施工方,没把严重性说清楚,还在那施工,也有问题” 。 “说实在的,他的施工流程有问题。开挖一段,大概15米左右,就需要马上做底板。但可惜的是,为了赶工期,底板没及时做。”
但这并非不能避免,“即使设计做得有问题,只要有经验,也能避免。”王梦恕举例说,他在南京曾有过成功的经验。在离玄武湖不远的一个地下通道,当时“挖了不到5米、深度不够,但已经快做完了”。他立即建议,“在开挖的时候,一次只做十米。不断加固底板。最终令工程得以顺利完成。”
另外,地铁施工特别要注意人少上,要机械化挖土。“下面扎钢筋的人要少,随时要注意观测。”而这次开挖面积大、人也多,开挖六十多米、七十多人在下面”,这样的情况,最终才死了那么些人,已算碰大运”。
但“根本问题还是在前面,公路一挪什么问题也没有”,王梦恕说。
工程造价是否被一再压低?缩短一半的工期到底是谁的命令?施工方声称被“逼良为娼”,杭州则拿出了国家发改委审核肯定的指标。
杭州方面承认,选择明挖法是因为其“造价相对经济”。
  “暗挖的成本造价要贵30%,工期要慢近一倍。”王梦恕认为,除了经济原因,赶工期也是悲剧发生的罪魁之一。
“又想赶工期,又想成本低。我一看,就是因为你考虑省钱,不合理工期不合理造价。这样要防止也难。”王梦恕指责说。
王梦恕介绍说,根据中铁方面的介绍,施工单位说本来合同是3年建成,后来定的时候是2年。但结果2年的时间,由于拆迁遇到麻烦,进场时间又拖了半年,实际就是一年半时间。
但杭州方面针锋相对,再次否认了相关指责。
  他们认为自己的工期安排科学合理,不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