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古诗词《黄河》原文及鉴赏.docx

格式:docx   大小:15KB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古诗词《黄河》原文及鉴赏.docx

上传人:ATONGMU 2022/6/22 文件大小:1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古诗词《黄河》原文及鉴赏.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古诗词《黄河》原文及鉴赏
《黄河》
唐代:罗隐
莫把阿胶向此倾,此中天意固难明。
解通银汉应须曲,才出昆仑便不清。
高祖誓功衣带小,仙人占斗客槎轻。
三千

古诗词《黄河》原文及鉴赏
《黄河》
唐代:罗隐
莫把阿胶向此倾,此中天意固难明。
解通银汉应须曲,才出昆仑便不清。
高祖誓功衣带小,仙人占斗客槎轻。
三千年后知谁在?何必劳君报太平!
【鉴赏】
这首《黄河》,不是真要赋咏黄河,而是借事寓意,抨击和讥嘲唐代的科举制度。
一开头,就用黄河无法澄清作比方,示意当时的科举考试的虚伪性,揭露官场正和黄河一样污浊,即使把用来澄清浊水的阿胶都倾进去,也无济于事。接着又用“天意难明”四字,矛头直指统治者。
下面两句,进一步描画科举场中的黑暗。李白诗有“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之句。黄河古来又有九曲之称,如刘禹锡《浪淘沙》词:“九曲黄河万里沙”。诗人奇妙地把这两层意思联系起来,驰聘想象,写道:“解通银汉应须曲”。外表上是说黄河所以能够通到天上去,是由于它河道曲折。可是“银汉”在古人诗词又常用来指代皇室或朝廷,所以这句的真实意思是说,能够通到皇帝身边去的(指通过科举考试取得高官显位),必是运用“曲”的手段,即不正值的手段。唐代科举考试,特殊是到晚唐,主要不是在考察学问,而是看士子有没有投奔巴结当权人物的本事,正直的人确定是要失败的。


古人误以为黄河发源于昆仑山,所以说它“才出昆仑便不清”。这也是有寓意的。“昆仑”同“银汉”一样,是指朝廷豪门贵族甚至当朝皇帝。由于那些被提拔荐引做了官的士子,都是与贵族、大臣私下里勾结,一出手就不干不净,正如黄河在发源地就已经污浊了一样。
五、六两句,包含了两个典故。第五句是指汉高祖在平定天下、大封功臣时的誓词,誓词里说:“使河如带,泰山若砺。”翻译出来就是:要到黄河象衣带那么狭窄,泰山象磨刀石那样平坦,你们的爵位才会失去(那意思就是永不失去)。第六句说的是汉代张骞奉命探寻黄河源头。据说他坐了一只木筏,溯河直上,不知不觉到了一个地方,观察有个女子正在织布,旁边又有个放牛的男子。张骞后来回到西蜀,拿这事请教擅长占卜的严君平。君平说,你已经到了天上牛郎织女两座星宿的所在地。
借用这两个典故,同样也有寓意。上句是说,自从汉高祖大封功臣以来(恰巧,唐代开国皇帝也叫“高祖”),贵族们就世代簪缨,富贵不绝,霸占着朝廷爵禄,似乎真要等到黄河细小得象衣带时才肯放手。
下句又说,封建贵族霸占爵位,把持朝政,有如“仙人占斗”。(天上的北斗,古代天文学属于紫微垣,居于天北极的四周。古人用以象征皇室或朝廷。(他们既然占据了“北斗”,那么,要到天上去的“客槎”(指考试求官的人),只要经他们的援引,自然飘飘直上,不须费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