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小班中秋活动教案
篇1:幼儿园小班中秋活动教案
教学目的
1、知道月饼是中秋节的食品,通过视察和品尝,知道月饼有各种各样的。
2、能用较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发觉与感受。
3、体验和同伴一起共享月饼的欢乐。
教学打算
1、幼儿每儿用书《秋日旅行》,各种月饼图片。
手工区:橡皮泥、月饼盒,彩纸。商店:各种各样的`月饼、假钞,牙签,纸盘。
教学过程:
一、出示月饼,引起幼儿爱好
看,这是什么?农历八月十五是中秋节,中秋节就要到了,中秋节要吃月饼,这是我们中国的习俗。你们吃过月饼吗?你吃的月饼是怎么样的?它的形态、味道是怎么样的?(让幼儿自由说一说)然后出示相关的图片。
二、介绍区角材料,提出教学要求
手工区:在手工区里我们有各种各样的月饼盒,请你们将他们包装一下,看谁的美丽?包好就可以拿到商店卖。假如卖完可以用橡皮泥制作月饼。
商店:这是月饼商店,店里有谁?请幼儿扮演
阅读区:书里有许多的月饼,大家可以看一看有些什么样的?
三、幼儿自主选择区域进行教学,老师巡回指导。
四、幼儿听音乐结束教学,整理整理玩具
五、评价幼儿教学
教学反思:
为了让幼儿能够在幼儿园也感受到节日气氛,于是便设计了这个节后开展的中秋主题教学,请幼儿和自己的同学、老师一起品尝月饼,共享节日的欢乐。
篇4:小班中秋教案
活动目的
1、初步了解中秋节的意义,感受节日的气氛。
2、体验和同伴、家长一起表演、品尝月饼的欢乐。
活动打算
1、请每位幼儿带一些月饼及其他食物。
2、发邀请书,邀请家长参与活动。
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活动。
师:今日,小挚友都带来了月饼和许多好吃的食品,还请来了自己的爸爸、妈妈,你知道今日是什么节日吗?为什么在中秋节要吃月饼呢?引导幼儿自由谈一谈。
老师小结:中秋节是我们中国传统的节日,在中秋节人们都会吃月饼,表示团团聚圆。
2、节目表演。
师:今日,我们的爸爸、妈妈都来到了幼儿园,和我们一起过中秋节,你们兴奋吗?让我们为他们表演一些节目吧!
幼儿个人、集体表演,激励幼儿和爸爸、妈妈一起表演。
3、品尝月饼。
大家一起品尝月饼。激励幼儿相互介绍月饼的形态、味道等,并激励他们相互赠送月饼。
篇5: 小班中秋教案
教案目的
1、知道月饼是中秋节的食品,通过视察和品尝,知道月饼有各种各样的。
2、能用较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发觉与感受。
3、体验和同伴一起共享月饼的欢乐。
教案打算
1、幼儿每人一块月饼(自带、品种不一)。
2、老师打算苏式和广式月饼,水果刀一把。
教案流程
一、视察盘子里的月饼,并和同伴进行沟通。
1、盘子里有什么?
2、它们是什么样子的?
3、闻起来感觉怎么样?
二、视察月饼的馅儿,知道月饼是有各种各样的。
1、猜猜月饼的馅儿,激发进一步活动的爱好。
2、视察切开来的月饼,知道月饼的馅儿是各种各样的。
(1)细致看看月饼里面是什么样的?
(2)你们有没有吃过这些口味的月饼?说说它是什么味道的。
三、拓展阅历,介绍自己见过或吃过的月饼。
你还吃过什么样的月饼,向我们大家介绍一下。
四、品尝月饼,体验和同伴共享的欢乐。(引导幼儿知道月饼是中秋节人们宠爱吃的食品。)
月饼小学问:
起源:
月饼是古代中秋祭拜月神的供品,沿传下来便形成了中秋吃月饼的载,早在殷、周时期,江、浙一带就有一种纪念太师闻仲的边薄心厚的“太师饼”,此乃中国月饼的“始祖”。据说起源于唐代。《洛中见闻》曾记载:中秋节新科进士曲江宴时,唐僖宗令人送月饼赏赐进士。
北宋之时,在宫廷内流行,但也流传到民间,当时俗称“小饼”和“月团”。后来演化成圆形,寓意团聚美妙,反映了人们对家人团聚的美妙愿望,也是对亲朋好友深深的思念。北宋皇家中秋节喜爱吃一种“宫饼”,民间俗称为“小饼”、“月团”。苏东坡有诗云:“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怡”。
到了明代,中秋吃月饼才在民间渐渐流传。当时心灵手巧的饼师,把嫦娥奔月的神话故事作为食品艺术图案印在月饼上,使月饼成为更受人民青睐的中秋佳节的必备食品。
篇6:中秋活动小班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