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事后监督不应拘泥于“事后”
杨 静 孙学林 央行事后监督中心设立以来,始终以把好央行各项会计核算业务质量关、促进会计核算规范化,防范资金风险和其他风险为己任,在监督、保障和促进会计核算业务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从当前的工作环节和事后监督不应拘泥于“事后”
杨 静 孙学林 央行事后监督中心设立以来,始终以把好央行各项会计核算业务质量关、促进会计核算规范化,防范资金风险和其他风险为己任,在监督、保障和促进会计核算业务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从当前的工作环节和操作流程来看,事后监督只是在前台业务处理完成后,由工作人员对被监督部门移交的会计凭证、会计报表等会计资料进行再次复核,是被动的工作,没有真正达到《中国人民银行事后监督中心工作规程》规定的职责要求。因此,为提高事后监督工作的有效性,建议做好以下几项具体工作。
监督理论与设想应超前做到有备无息
近几年来,央行核算业务的运作流程、管理要求和内容都在不断发生变化,随着会计集中核算系统、大小额支付系统的运行和国库会计集中核算业务系统的推广应用,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涌现,致使监督存在许多盲点,形成一定的风险隐患。因此,控制和有效防范风险的途径是在新业务、新程序发生和运行前,或者在其理论探讨阶段、试运行阶段,事后监督部门就应开始组织人员就其风险点及如何有效控制进行研究,并与有关业务部门进行深入探讨,做到防患于未然。
事后监督应将监督的环节前移,达到预防的目的
目前事后监督工作主要着力于会计账务的账平表对,检查内容多是凭证要素,计息积数及账务核对的“六相符”情况等,偏重于会计规范化。为有效防范会计风险,特别是针对会计核算过程中的高风险环节,应把监督的重点从综合的事后核对转向积极的,主动的预防管理,寻找日常工作中有可能引起风险的环节,努力把整个核算过程的差错降到最低。笔者认为,核算结果正确不一定代表核算过程合法,合规,如记账、复核为同一人操作,仅从凭证、账表上就无法发现其核算过程的不合规,而这样的操作却带来巨大的资金风险。建议监督工作贯穿核算业务的全过程及各个方面,坚持事前审核、事中控制、事后核对相结合,形成交叉的监督机制。如实行事后监督“业务流程跟踪制”,即由事后监督部门选派一两名监督员到被监督部门,跟随前台核算业务操作人员按各项业务的来龙去脉进行操作流程跟踪监督。这样可以对一些岗位交叉、重要操作环节和重要资金“风险点”的业务进行实时监督,对不符合规定要求的操作提出整改建议,从源头上有效防范风险,保障资金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