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台湾地区创业教育特点及对苏北高校的启示[ 摘要] 本文概述了学校教育、政府组织、非政府组织在台湾地区创业教育中的作用, 分析了台湾地区创业教育的概况及相关经验, 在此基础上总结出台湾创业教育模式对苏北高校创业教育的启示,借此对该地区高校创业教育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论文关键词:台湾地区, 创业教育, 启示作用一、台湾地区创业教育概况台湾地区创业教育肇始于 20 世纪 90 年代,学校教育、政府组织及非政府组织推动了创业教育的发展。(一) 、学校教育。经过 20 多年的发展,台湾学校创业教育内容已形成创业课程、创业竞赛、创业社团、企业参访为主的格局。(1) 创业课程。创业教育课程的开设及普及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创业的基本素养和创新的敏感度以及创业的开拓精神和冒险精神, 从而掌握创办企业的经营管理能力。面对激烈的国际竞争和地区经济合作分工,台湾的技术职业学校首先把创业教育纳入教学计划之中。随后,台湾政治大学、中山大学、清华大学等高等学校也相继设置创业课程。依据台湾“青年辅导委员会” 2007 年 12 月委托相关机构调查研究结果显示, 截止 2007 年年底, 台湾地区开设创业教育相关课程的院校已超过 70 所,相关数据较之 2003 年有大幅上升。[1] (2) 创业竞赛。创业竞赛的开展是创业教育的另一项重要内容。台湾地区许多学校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资源举办的创业竞赛来提高学生参与创业教育的热情, 这些竞赛主要有 We Win 创业竞赛、 TIC100 创业竞赛、龙腾微笑竞赛、若水社会企业创业大赛等, 且竞赛奖金不断提高, 吸引了大批学生参与其中, 促进了校园内技术的商品化和具有极高商业价值的创意的具体化。(3) 创业社团。开设创业教育的台湾高校积极扶持创业性质的社团, 学校通过创办创业社团的过程使学生积累社团经验, 帮助他们提升课堂中不能获得的企业管理能力, 如领导力、团队合作能力等。这些创业社团主要有逢甲大学创业社、国立政治大学创新创业社、国立清华大学创业经营研习社、国立嘉义大学创业研习社、义守大学 TIC100 科技创新社、国立台湾大学趋势研究社等。此外, 台湾高校还通过成立产学合作中心、创新育成中心、技术转化中心等来承担课程导师咨询、专家演讲、企业考察、营造校园创业氛围等职能。(二) 、政府组织。台湾地区政府各部门对创业教育从各方面也予以支持投入,制定一系列计划方案予以实施。 2006 年台湾当局“青辅会”、“教育部”、“经济部”、“劳委会”等部会共同召开的“台湾地区青年人力资源发展会议”中,特别将青年创业力的培养列为会议主要议题,众多专家学者对创业力培育从校园开始给予支持并提出了许多建议和执行方案。台“行政院” 2006 年10 月核定实施了《 2015 年经济发展愿景第一阶段三年冲刺计划》之《产业人力套案》, 分别在子计划《活化高等教育学制弹性》、《扩大产业专班培育计划》的强化与新增措施中, 要求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中小企业处 2007 年提出的“产学合作育成加值计划——创新创业加值”则呼应 2007 年“青辅会”《青年就业促进方案》中所提的策略四: 强化大专院校之创业教育, 以培育青年创业力,鼓励创业家精神;策略七:构建青年创业之有效辅导机制与友善环境。 2007 年台“教育部”委托国际创新创业协会办理 Global-TIC “重点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