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1 浅谈大学生消费现象作者:姚璐璐姚文超刘贝郑培波[ 摘要] 随着社会生活环境的改变与现实物质世界的日新月异, 高校大学生的消费对象、消费心理、消费溯源、消费行为等都发生了变化。这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代大学生的价值体系, 因此针对高校大学生消费的现状及原因进行分析, 将有助于我们探讨在新的形势下如何加强高校对大学生正确消费观念的教育。[ 关键词] 大学生消费现象消费心理大学校园作为特殊的社会环境, 是一个年纪相仿的年轻群体, 使得大学生成为社会上一个比较特殊的消费群体。因而大学生具有与其他消费者不同的消费需求和特殊的消费心理, 大学是一个从校园到社会的转型体, 也是大多青少年迈入社会的大门, 因此引发出的问题也更具有客观性, 突出性与可研究性。一、大学生主要消费对象首先是吃饭问题。大多数大学生会选择在学校的食堂 2 解决平时的饮食需要。很多情况下单独一个人吃饭的时候大家基本不会注意自己吃的是什么, 可以果腹就已足矣。只有遇到特殊情况才会以班级、宿舍或者社团为单位去学校附近的餐馆聚会。接下来的就是一个比较特殊的情况了——恋爱。没有什么事情比恋爱更让人自觉地花钱了。找个恋人就意味着钱将如流水的流出腰包。既然有恋人相伴, 就免不了要消费,而且大部分人都不会吝啬, 其实这一点谁都明白, 有调查结果显示, 认为恋爱费用偏高的大学生占六成以上, 恋爱费用有很少的学生是由家里特别提供; 大部分学生是从生活费中支付。而且, 近年来这种情况愈演愈烈, 原因就是情侣之间会不经意间形成攀比的心理, 进而促进奢侈品的消费。还应看到, 在追求时尚的大学生消费群体中, 用于购买时尚的衣物, 化妆品, 电子产品, 网游消费的现象也十分普遍, 大部分同学都坦然承认自己的消费已经超出了计划范围,甚至有些同学还需要向别人借回家的路费。为了拥有一款新手机或名牌衣服, 有的同学情愿节衣缩食, 甚至牺牲自己的其它必要开支。二、大学生消费心理的特征 1. 从众性。从众行为是由于在群体一致性的压力下,个体寻求的一种试图解决自身与群体之间的冲突、增强安全感的手段。从众行为是人类社会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大学 3 生虽然接受的是先进的科技知识, 具有理性的思维, 但是有的学生自我认识能力差、自信心较弱、自尊心与虚荣心较强, 使得他们在消费时, 很容易发生从众行为。例如家庭不富裕的学生, 看到很多人有手机, 自己千方百计也要买一部, 以免被人看不起。这种从众心理会使贫困生精神压抑, 甚至不堪重负而导致一些心理疾病。 2. 时尚性。是社会上一时崇尚的样式, 从发式到服饰,从语言到动作都有时尚性。大学生作为社会的前卫群体, 在消费过程中总乐于接受流行, 领先于时代, 追求品牌、新颖、时尚和潮流, 各式各样的品牌充斥着校园的每个角落, 把大学生卷入了梦幻消费。他们吃讲究营养, 穿讲究样式, 住讲究宽敞,用追求品牌, 充分展现个性。因此, 追求前卫、时尚是新世纪青年典型的消费心态。他们喜欢以聪慧和奇特装点生活, 信奉物质是快乐的源泉。许多学生手执手机, 出入高档次的场所,消费行为也逐步由消费的数量型向生活的品位型发展。即时消费、现实消费与贷款消费渐成趋势。 3. 攀比性。日常生活中人们总是选择他人作为自己的参照标准。大学生在生活、学习、人际交往及休闲娱乐中, 总是有意无意的与他人作比较以求心理平衡, 获得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