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9
文档名称:

2022年新闻媒体整改调研汇报.docx

格式:docx   大小:17KB   页数:9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2022年新闻媒体整改调研汇报.docx

上传人:非学无以广才 2022/6/25 文件大小:1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2022年新闻媒体整改调研汇报.doc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新闻媒体整治调研报告

  媒体的公信力是指新闻媒体自身所具有的为社会公众所依托的限度,是媒体长期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用以衡量媒体权威性、信誉度和社会影响力的标尺。如果一家媒体长期、真实、客观、公正地宣传了广大人民群众最关怀和最感序下,部分媒体为了追求眼前的既得利益,忽视新闻的社会价值和现实意义。在山西“封口费”事件中,参与受贿事件的媒体由于缺少足够的市场竞争力,更多地采用以经济利益为生存和发展的出发点,为了牟取私利放弃了新闻工作者的职业操守和专业精神。这种行为从长远来看,这无疑是饮鸩止渴,严重地影响了媒体在公众心目中的形象,不利于媒体自身的发展。
  (二)新闻从业人员素质良莠不齐。中国新闻从业人员的队伍近年来不断壮大,在给新闻事业带来发展的同步也暴露出了诸多问题。一部分没有受过严格专业训练的非新闻专业人士加入记者队伍,她们缺少对新闻采写规律的结识,缺少丰富的知识储藏,缺少对媒体操作规范的理解。加之中国新闻从业者的低龄化、年青化的趋势日益突显,新闻记者队伍职业道德水平整体下滑。此外现行的媒体招聘制度的弊端也是导致新闻记者队伍素质下降不可忽视的因素。目前媒体的实行的是记者招聘制度,导致更多的“新闻打工仔”的浮现。她们没有媒体单位的正式编制,没有职称,甚至没有新闻出版署颁发的记者证,她们的权益有时候得不到应有的保障,生存压力的加大也影响到记者自身职业素质的提高。山西霍宝干河矿难问题查处的报道中指出到发放“封口费”现场的二十八名记者(一名已查处是假记者)中只有两名有正式的记者证,其她所有是业界所谓的“编外人员”或“新闻打工仔”。
  (三)媒体监督机制不健全。《新闻工作者道德准则》强调:“新闻工作者不得以任何名义索要、接受或借用采访报道对象的钱、物、有价证券、信用卡等,参与多种会议和活动不得索要或接受任何形式的礼金……不得运用职务之便牟取私利……”可是,在这次“封口费”事件中,六家媒体牟取了订报费、宣传费、广告费、购买安全教育光盘等多种名义的贿赂总计125700元。数额之大,令人瞠目。本次封口费事件暴露出的媒体腐败问题是一种缩影,用批评报道换取广告费和发行量已经成为业界公开的秘密。
  (四)法律存在真空地带。到目前为止没有专门的新闻法来对新闻记者的权利和义务进行规定,也,只是在部分规范、条例和在其他法律中的有关规定中对记者的行为有所约束。因此,部分记者在报道中爱慕钻法律的空子;部分记者受到西方媒体新闻观念的影响,觉得只要不违法就行,导致了有偿报道或“有偿不报”的现象时有发生。有偿新闻一日不绝,媒体公信力就无从谈起。
  三、重塑媒体公信力,建监管长效机制
  (一)加强对媒体的监督,建监管长效机制
  对媒体的监督分为多种方面,一方面是主管部门对媒体的监督。另一方面是媒体对媒体的监督。最后是人民群众对媒体的监督。
  。近年来,国家主管部门加大了对媒体的监督力度。如4月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中央宣传部、新闻出版总署等11个部门联合下发了《有关印发〈虚假违法广告专项整治工作方案〉的告知》,提出整治工作的任务和目的、职责分工和措施、规定。本次广告专项整治行动的核心是:以新闻报道形式发布的广告;在保健食品、药物、化妆品和医疗广告中使用消费者、患者、专家的名义和形象做证明;保健食品广告宣传诊断作用或夸张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