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郑中坚运用柴胡疏肝散治疗脾胃病经验 柴胡疏肝散临床运用
关键词 脾胃病 柴胡疏肝散 反流性食管炎 胆汁反流性胃炎 胆囊炎 肠易激综合征 家父郑中坚,业医55年,临床阅历丰富,特殊擅长治疗脾胃病。吾随父侍诊多郑中坚运用柴胡疏肝散治疗脾胃病经验 柴胡疏肝散临床运用
关键词 脾胃病 柴胡疏肝散 反流性食管炎 胆汁反流性胃炎 胆囊炎 肠易激综合征 家父郑中坚,业医55年,临床阅历丰富,特殊擅长治疗脾胃病。吾随父侍诊多年,受益匪浅,现将家父运用柴胡疏肝散治疗脾胃病的阅历介绍如下。 1 反流性食管炎 家父认为反流性食管炎病位在食管,属胃所主。肝失疏泄、横逆犯胃是其基本病机,情志不畅、肝郁犯胃是其发病关键,痰浊血瘀是病情发展的必定趋势,故疏肝健脾、和胃降逆为其基本治法。取方以柴胡疏肝散合半夏厚朴汤加减。药用柴胡、白芍、枳壳、甘草、香附、郁金、川芎、清半夏、厚朴、茯苓、苏叶、生姜、旋覆花、吴茱萸、黄连、煅瓦楞子。烧心明显加白及、蒲公英;痛甚加延胡索、川楝子;嗳气加沉香、降香。 如治陈某,女,35岁,老师。2006年8月13日初诊。由于1年来工作负担较重,心情愁闷,思虑过度而出现胸脘部灼痛,咽中异物感,随情志变更,伴嗳气泛酸,胃纳下降,大便干结难解,舌边质红、苔薄黄,脉弦。曾服用奥美拉唑片(洛赛克)等西药效果不显。胃镜示:食道下段粘膜充血、轻度糜烂。诊断为反流性食管炎。证属肝胃郁热,痰气交阻。治拟疏肝和胃、降气化痰。药用柴胡、白芍、香附、厚朴、川楝子各10g,清半夏、枳壳各12g,郁金、茯苓、延胡索、旋覆花各15g,煅瓦楞子30g,川芎、苏叶、生姜、降香、甘草各8g。7剂。8月19日二诊:胸脘部灼痛及嗳气泛酸均明显好转,胃纳增加,咽中仍感不适,大便干结如前,舌边质偏红、苔薄淡黄,脉弦。守上方加郁金5g,火麻仁12g。再进10剂,诸症状基本缓解。嘱原方续服半月,少食甜、酸之味。1个月后胃镜复查提示慢性浅表性胃炎。随访半年未见再发。 2 胆汁反流性胃炎 家父认为虽男女老少皆可得胆汁反流性胃炎,但嗜好烟酒、饮食不洁者尤其多见,情志不舒、心情波动为其常见诱因,肝脾失调、肝胃不和为其基本病机,故疏肝解郁、健脾和胃为其基本治法。方拟柴胡疏肝散合金铃子散加味。药用柴胡、白芍、枳壳、甘草、香附、郁金、川芎、延胡索、川楝子、清半夏、白术、山药、薏苡仁、煅瓦楞子。烧灼感明显加白及、蒲公英;痛甚加佛手、玫瑰花;呕恶加草豆蔻、竹茹、陈皮;嗳气加沉香、降香。临床当辨明肝脾两脏失调之缘由,如因肝强而横逆犯胃,治疗应以疏肝为主;如先因脾虚而肝木乘虚而克,治疗应考虑培土为主,脾土实即不易为肝木所克。 如治刘某,男,61岁,工人。2007年5月8日初诊。患者有胃痛病史近3年,1周前因心情抑郁,饮酒频多,渐感胃脘部灼热样胀痛,有时攻撑两胁及背,泛吐酸水,口干口苦,尿黄便结,舌红苔黄,脉弦滑。胃镜检查诊为胆汁反流性胃炎,HP++。证属肝郁气滞,肝胃不和。治拟疏肝解郁、理气和胃。药用柴胡、白芍、枳壳、甘草、香附、川楝子、清半夏各10g,川芎、黄连、玫瑰花各6g,延胡索15g,煅瓦楞子30g。3剂。5月11日二诊:胃脘部胀痛稍见好转,灼热感、攻撑痛、泛酸口苦如前,伴有胸闷烦躁、夜寐担心。遂加瓜蒌实、白及、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