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精品文档 2016 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 1 /78 古时宫廷祝寿词我国素有“文明古国”“礼仪之邦”的美称。中华民族不仅创造了辉煌灿烂的物质文明, 也创造出极其绚烂的精神文明。中国人也因此以勤劳智慧、好学进取的形象和彬彬有礼、和睦谦逊的风貌著称于世。我国古代的礼仪正体现了这种文明风貌。中国古代的“礼”和“仪”实际是两个不同概念。礼, 指一系列制度和规定, 既是人际之间相互交往的准则, 又是一种社会意识观念。仪, 指的是礼的具体表现形式, 依据礼的规定, 形成的一套系统而完整的程序。几乎渗透在古代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从社会到家庭, 从宫廷到民间, 以及日常生活中的言谈举止、衣食住行、待人接物、尊老爱幼等, 无不体现着礼仪。古代礼仪制度——五礼, 指的是学校的礼仪制度、日常生活的礼仪制度、礼器、礼服和礼乐、卤簿车仗等几个方面。今天我们要谈的是古代日常生活的礼仪。一、仪表举止首先是仪表礼貌,讲究“正”、“洁”,冠正,衣洁。行冠礼后的男子, 出门若不戴冠, 或戴冠不正, 都被视为无礼。当众免冠表示请罪、谢罪。其次是礼节, 有各种用于交际的拜礼和揖礼。在周代已有九种拜礼:稽首、顿首、空首、振动、凶拜、吉拜、奇拜、褒拜、肃拜。古人认为, 不跪不叫拜。拜,在古代就是行敬礼的意思。按照周代礼仪的规定, 精品文档 2016 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 2 /78 当时对跪拜的动作和对象, 作了严格的规范: 稽首, 是拜礼中最隆重的的一种, 使用场合主要是官场, 特别是臣子拜见帝王时。行稽首礼时,拜者必须屈膝跪地,左手按右手,支撑在地上,然后,缓缓叩首到地,稽留多时,手在膝前,头在手后,这是“九拜”中最重的礼节。顿首,较稽首礼轻, 一般用于下对上的敬礼。行顿首礼时, 跪地叩首, 至地则举, 顿, 即时间短暂。其他和稽首相同。“顿首”, 后来也用于书信中的起头或末尾,也有首尾都用的,表示对人家恭敬。李陵《答苏武书》末尾称“李陵顿首”,丘迟《与陈伯之书》末尾称“丘迟顿首”, 就是其例。空首, 称为“正拜”, 这是“九拜”中男子跪拜礼的一种。也用于君主对臣下的回礼, 其动作与稽首、顿首差不多。行空首礼时, 双膝着地, 两手拱合, 俯头到手, 头不接触地面, 触及手后便起身, 故称“空首”,又叫“拜手”。《》:“康子馈药,拜而受之。”振动, 双手合击拱手, 身体向前弯曲, 这种礼不跪地, 动作也不大, 多用于非官场, 途中相遇时。凶拜, 先行跪拜, 起身后再行拜礼,还要“踊”,即跳踊,一般都在丧事时, 拜者往往捶胸、顿足,跳跃而哭,表示极度悲哀。吉拜,用于祭祀等活动中的跪拜礼, 动作与顿首相近; 奇拜, 奇为单数,即一拜; 褒拜, 即再拜、三拜。古代以再拜为重。肃拜, 是古代女子跪拜礼的一种, 军中用肃拜礼, 是因为将士披甲, 精品文档 2016 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 3 /78 不便于拜。拜时双膝跪地后, 两手先到地, 再拱手, 同时低下头去,到手为止,故又称“手拜”。肃,手到地的意思。所以后来在书信来往中, 为了表示对对方的尊敬, 往往写上“谨肃”二字。妇女行礼也称“端肃”,即源于此。到了汉代以后,因为有了高座,凳椅先后问世,人们不再“席地而坐”,因而使原来生活中的“跪坐”起了很大变化。但跪拜礼仍然存在, 却变成了等级差别的标志, 主要广泛运用于官场之中。如臣子拜皇帝, 小官拜大官, 奴才拜主子等。有时都要行三叩九拜之礼。在民间, 如祭祀、祝寿等风俗中,仍世代相传。后来,又增加了打千、作揖拱,两手合抱以表示敬意。《》:“子路拱而立。”合抱, 一般是左手在外, 右手在内。如遇凶丧, 则右手在外, 左手在内。直到辛亥革命胜利, 随着几千年封建君主制度的覆灭, 才结束了这种跪拜礼。揖, 拱手为礼。鞠躬等礼节,今云“作揖”。这是宾主相见时的礼节。它反映了古代社会的伦理观念、宗法制度、阶级关系和儒家各派的思想等等。二、坐立行走坐、立、行走,是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在古代却极受人们重视, 不仅把它作为社会交往的礼节, 而且已成为一种社会公德。先说说坐,古人席地而坐,姿势是:两膝着地,两脚背朝下, 臀部落在脚踵上。坐姿像跪, 但有不同, 主要是跪精品文档 2016 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 4 /78 时身体要耸直,臀部不得落在脚踵上。古人入席不穿鞋,而且袜子也不能穿, 只能跣足。春秋时, 有一次, 卫国国君与大夫们饮酒,褚师声子只脱去了鞋,没有脱袜就进入席中。卫侯一见大怒。褚师声子连忙解释说自己患有脚病, 不便脱袜,否则您见了可能会恶心呕吐的。卫侯依然十分生气,大夫们纷纷解劝, 卫侯仍认为这是绝对不许可的。直到褚师声子无奈退席, 卫侯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