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9
文档名称:

从“坐而言”到“起而行”.doc

格式:doc   大小:111KB   页数:9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从“坐而言”到“起而行”.doc

上传人:jiaxidong_01 2017/5/26 文件大小:111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从“坐而言”到“起而行”.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1 从“坐而言”到“起而行”摘要受“五四”时期民主与科学思潮的影响,中华职业教育社的工作重心由城市工商业逐步转向农村,先后提出“采系统计划”“定分区制度”“划区施教”和“大职业教育主义”的初步设想,并在农村改进试验区进行推广。职教社的农村改进事业, 对发展当代农村职业教育具有现实启示意义。关键词中华职教社;农村改进事业;农村职业教育;国民政府时期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 ( 2016 ) 21-0073-04 一、中华职业教育社农村改进事业的缘起作为我国近代以研究、讲演、出版、职业指导、实验和推广为工作己任的全国性民间教育团体, 中华职业教育社( 以下简称职教社) 在其正式成立后不久, 就在翌年 7 月发表了由职教社同仁们共同署名的《中华职业教育社宣言书》,其中,对实施职业教育的方法、途径、内容等都做了相关概述。当时, 职教社的工作重心主要是城市工商业, 相比之下, 乡村职业学校数量并不多, 而即使是当时已有的农校, 其校址大多数也是设立在城市,针对这种城乡职业教育发展不均衡的现状,黄炎培于 1922 年8月在《教育与职业》发表《读全国职业教育最近统计》一文, 在文中, 他提出以下尖锐问题:“试观其地址别,何以乡村职业学校独少,仅得五分之一?夫农校既在全国职业学校中占百分之四十八, 何以乡村学校乃仅占百 2 分之二十? ”[1] 随着“五四”时期“民主”与“科学”潮流的激荡而至, 这一时期乡村教育运动和乡村教育思潮逐渐兴盛, 这无疑对此时中华职教社的工作重心由城市转向农村, 起到了催化作用。受时代背景的影响, 中华职教社的同仁们已经认识到,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 若想改变中国贫穷落后的面貌, 就必须重视农村教育, 发展农村职业教育, 只有这样, 才能进一步解决农民问题。我们知道, 无论在任何历史发展时期, 教育的发展都必然受其所处社会政治、经济和意识形态的影响,也正如黄炎培所说:“凡一学说、一制度之倡,非人能之倡,盖时势所迫,察其需要之攸在,而为之振导, 未几推行全社会。”[2] 鉴于以上认识,在 1920 年 10 月,中华职教社成立农业教育研究会, 开始探讨职教社的农村改进设想。该会在成立之初, 就派成员调查各地农业教育状况, 集思广益, 征集有关农村教育制度的意见。自此, 同仁们对职业教育的主旨也开始有了更深的认识, 如职教社农业教育研究会在其宣言书中曾提到:“职业教育者,实对个人为解决生计问题,对社会为增高各种事业之效率功能, 其重要固早已为国中贤达所洞悉。虽然, 使今日而有一种教育制度, 顾其名诚为职业教育, 而究其实则上既无补于国家实业之发达, 下亦不能助个人生计问题之解决, 若不设法补救, 则国人将不解乎职业教育本旨之所在, 而对于本社推广事业之前途, 将发生无限阻碍与怀疑焉”[3] 。不仅如此,作为职教社发起人之一的黄炎培在当时也深刻认识到,要想提倡普及教育,就不能忽视乡村教育的发展,他说:“今吾国学校, 十之八九其所施皆城市教育也。”[4] “吾尝思之, 吾国放盛倡普 3 及教育也, 学校十之八九当属于乡村; 即其所设施, 十之八九, 当为适于乡村生活之教育。”[5] 黄炎培提出由发展乡村教育、从点到面开展普及教育主张的时候,正是中国社会处于新旧交替、中西融合的历史转型时期, 显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