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培训
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常见隐患
扣件式钢管脚手架施工与构造
扣件式钢管脚手架设计计算基本要求
扣件式钢管脚手架专项施工方案
扣件式钢管脚手架简介
于5mm,变形不大于1mm
4、产品合格证、质量检验报告等
悬挑型钢
1、型钢材质
2、U型钢筋拉环、锚固螺栓材质
纵、横向水平杆等受弯构件强度、
变形与连接扣件的抗滑承载力
立杆稳定性
1
2
立杆地基承载力
连墙杆件强度、稳定性和连接强度
3
4
设计计算内容
四、扣件式钢管脚手架设计计算基本要求
如采用规范规定的构造尺寸,可只计算连墙件、立杆地基承载力
五、扣件式钢管脚手架施工与构造
1、各类杆件、构配件等设置基本要求
纵向水平杆
内侧,单杆不应小于3跨
纵向水平杆
搭接方式示意图
杆件接长可采用对接或搭接
纵向水平杆
北方做法
南方做法
适用:
钢脚手板、木脚手板、竹串片
适用:竹笆片脚手板
纵向水平杆
传力路径不明确
横向水平杆
单排脚手架一端插入墙内(18cm)
主节点处必须设置,严禁拆除
非主节点处,根据支撑脚手板需要,最大1/2纵距
主节点
未设置横向水平杆
10cm
15cm
脚手板
1
应铺满、铺稳、铺实
2
离墙面距离小于15cm;作业层脚手板与建筑间空隙大于15cm,应全封闭
空隙大于15cm,应全封闭
3
采用对接或搭接铺设,作业层端部探头板长度应取15cm
4
脚手板下双层安全网兜底,施工层以下每10m安全网封闭
施工层以下10m一道安全网封闭
作业层栏杆、挡脚板
设置底座或垫板(如在永久砼结构上可不设置;垫板长≥2跨,厚≥ 5cm,宽≥20cm;其它材料不低于木垫板承载力与长、宽
设置纵横向扫地杆
≤20cm
第一步≤2m
扫地杆:减少底部立杆长细比,提高承载力;调节不均匀沉降;增强架体稳定
立杆与扫地杆
木垫板底座
钢底座
立杆基础不在同一水平面时
立杆对接连接
当立杆采用搭接接长时,搭接长度≥1m,2个旋转扣件固定。
立杆顶端栏杆宜高出女儿墙上端1m,宜高出檐口上端。
连墙杆件
连墙件布置最大间距
利用结构柱
利用预埋件与结构物连接
过门窗洞口构造
与墙体拉结构造
≤30cm
1
2
3
靠近主节点设置,偏离主节点不应大于30cm
应从底层第一步纵向水平杆处开始设置
菱形、方形、矩形布置
长细比按150控制()
4
应水平设置,或向脚手架一端下斜
开口型脚手架的两端必须设置连墙件,垂直间距不应大于建筑物层高,且不应大于4m
随脚手架搭设同步进行,不得滞后
过门洞处连墙件设置
利用结构柱设置连墙件
抛撑
脚手架刚开始搭设暂不能设置连墙件时;
脚手架拆至最后一根立杆高度时,拆除连墙件前;
采用通长杆件;
一端与脚手架固定,连接点偏离主节点不大于30cm
与地面倾角45°~60°
每6跨可设置一道
剪刀撑
1、每道剪刀撑跨度不少于4跨,且不少于6m;
2、接长可采用对接或搭接;
3、固定在与之相交的横向水平杆伸出端或立杆上,扣件中心点偏离主节点≤15cm;
4、随脚手架搭设同步进行,不得滞后
≥1m,不少于2个旋转扣件
15m
高度在24m以下的单、双排脚手架,均必须在外侧两端、转角与中间间隔不超过15m的立面上,各设置一道剪刀撑,并应由底至顶连续设置。
高度在24m 与以上的双排脚手架应在外侧全立面连续设置剪刀撑
横向斜撑
高度在24m 以下的封闭型双排脚手架可不设置;
高度24m以上的封闭型脚手架,应在拐角处与中间间隔6跨设置一道;
开口型双排脚手架的两端均必须设置。
随脚手架搭设同步进行,不得滞后
脚手架基础
1、基础平整密实;满足承载力计算要求;
2、立杆垫板或底座地面标高搞出自然地坪5-10cm;
3、基础排水通畅,使用期间不得有积水;
4、对脚手架基础沉降进行经常性检测。
门洞
采用上升斜杆、平行弦杆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