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
文档名称:

关于网络交流与跨文化交际的论文.doc

格式:doc   大小:52KB   页数: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关于网络交流与跨文化交际的论文.doc

上传人:pppccc8 2017/5/27 文件大小:52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关于网络交流与跨文化交际的论文.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关于网络交流与跨文化交际的论文[ 论文关键词] 网络语言网络交际跨文化交际[ 论文摘要] 信息社会网络语言得到了发展。网民通过网络语言来传达自己的思想和观念,形成了独特的语言特点,促进了网络交际的发展。网络交际是跨文化交际的新视点,它给跨文化交际带来了机遇和挑战。随着我国互联网的发展和网民的不断增加,网络语言也随之迅速发展,一些网络用语更是频繁地滚动在人们的口头舌间,这种现象引起了广泛关注。目前关于网络语言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对它的结构形式、性质特征、产生动因、使用规范等方面。本文试图从网络语言的形式特征入手来浅析一下它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一、网络语言的形式特征网络语言的研究者基本认为网络语言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主要指与网络有关的一切语言;狭义的是指在聊天室和 bbs 上使用的语言。本文研究的是狭义的网络语言。(一)网络语言的形式有多种,常见的有下面几种: 1. 符号类: 1 )符号: -- )表示笑脸, ---- 表示悲伤; 2 )符号和字母的组合: --p 表示吐舌头, t-t 表示流泪; 3 )符号和数字的组合: 3_3( 刚睡醒), 8-- )表示睁大眼睛; 2. 数字类:如 9494 (就是就是)、 886 (拜拜)、 7456 (气死我了); 3. 汉语拼音类:如 gg (哥哥)、 mm (妹妹)、 dd (弟弟)、 p (臀部)、 bt (变态); 4. 英文缩略类: gf( 女朋友)、 bf (男朋友)、 diy (自己动手做); 5. 汉字类:酱紫(这样子)、偶稀饭(我喜欢)、恐龙(丑女)、偶像(呕吐的对象)。. 以上列举的这几项只是最普遍的形式,还可以分的更详细些, 如汉英混杂等,本文就不在此详析。(二)网络语言的特点通过网络语言的主要存在形式,我们再来看看网络语言的特点: 1. 简洁明快。网络语言之所以发展迅速,受到很多人的青睐, 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的言简意丰的特点,这也符合语言的经济性原则。让我们来看下面的文字: “大虾,你好油墨,粉丝,偶倒。”这是说: “大侠(高手),你太幽默了,说话很会拐弯抹角,我晕倒了。”从中可以看出网络语言的简洁。 2. 反叛和戏谑。语言是思维的工具,网络语言是网民内心真实思想的流露。家庭的负担,工作的压力,社会的竞争,人际关系的复杂,使现代社会的人们尤其是有一定文化的青少年承受着强大的心理压力,网络语言正好给他们提供了一个宣泄的平台。因此,大量的网络语言包含了针砭时弊,描绘现实的内容,来达到自嘲、释放和宣泄压力、不满的目的;另一方面,也体现了人们的内心的反抗意识。 3. 新颖和创造性。由于网络的匿名性和开放性,可以使人们任意发泄自己的情感,同时又可以将自己的真面目很好地隐藏起来, 因此网民们大胆自由地自创了一些便捷的语言符号进行语言规则重组来传达自己复杂的思想意识,如给传统词汇注入新的意义:天才(天生蠢材)、蛋白质(笨蛋+ 白痴+ 神经质)、潜水艇(没水平)、钓鱼(追女孩子),还有形式杂糅的情况,英语字母、符号和汉字混用: p9 (啤酒)、 i 服了 u。 4. 开放性。萨丕尔说: “语言就像文化一样,很少是自给自足的。”中国文化之所以博大精深,灿烂辉煌,令人景仰,就是因为它兼容并蓄。从西汉张骞通西域,到后来的佛教文化的大量涌进, 再到近代的西学东渐,中国文化无不是积极吸收对自己有用的营养。在信息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