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6
文档名称:

人教八年级上册英语mp3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课件:《短文两篇》.docx

格式:docx   大小:20KB   页数:1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人教八年级上册英语mp3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课件:《短文两篇》.docx

上传人:baba 2022/6/28 文件大小:2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人教八年级上册英语mp3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课件:《短文两篇》.doc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人教八年级上册英语mp3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课件:《短文两篇》
课件网权威发布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课件:《短文两篇》,更多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课件相关信息请访问课件网。语文教学可以联系生活实际、利用教学协助设备来创设情境,让学生自己创设竞跃”写的是早晨的薄雾将要消散时,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将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这是一幅多么热情欢快的晨景,又是一幅清静幽寂的暮景。
  三种美交替出现,构成一幅漂亮迷人的山水画轴。
  老师依据学生讲解归纳成板书:
  4、学生依据板书提示,复背课文,深化领悟文章的诗情画意。
  五、深化研读课文,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1、提问:文章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学生各抒己见,有的认为表达了作者酷爱祖国河山的感情,有的认为流露了闲适归隐之意,等等。
  老师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点拨:文章中最能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语句是直抒胸臆的句子。文章开头写道“山川之美,古来共谈”,这个“美”字,流露出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实欲界之仙都”,表露了在山水之中飘飘欲仙的自得之态。“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自从谢灵运以来,没有人能够观赏它的妙处,而作者却能够从中发觉无尽的乐趣,字里行间,与谢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总言之,全文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
  2、学生齐背课文,细致品尝作者的思想感情。
  六、布置作业
  1、默写课文。
  2、你最喜爱文中哪一幅画面,写一段赏析文字。
  其次课时
  一、导语设计
  月亮总会引起人们的无限遐思,古往今来,有很多文人墨客借月抒怀,你能列举一些咏月的诗句吗?……李白有“举头望明月,低头思家乡”“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这些诗句表达了思乡、伤己、念友之情。今日我们学****的《记承天寺夜游》在咏月诗文中独具匠心,让我们一起观赏。(板书文题)
  二、作者、写作背景简介
  多媒体显示:
  苏轼(1036~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宋朝眉山人。少时即博通经史,长于写文章。宋仁宗嘉佑二年(1057)中进士。神宗时,因为反对王安石创行的新法,而招致政敌的弹劾,借口讽刺新法的诗句,横加“讪谤朝政”的罪名,这就是历史上闻名的“乌台诗案”。出狱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史。元祐中旧派执政,苏轼被召回京城作翰林学士、礼部贡举等官,不久因与旧派政见有分歧,再次外调杭州。经圣元年(1094)。新派再起,苏轼又一再被贬,最终贬为琼州(今海南省)别驾。苏轼是北宋闻名的文学家、书画家。工诗擅词,散文汪洋恣肆,有“雄视百代”的称誉。
  《记承天寺夜游》写于他被贬,谪居湖北黄州之时。
  三、朗读课文,比照注释,借助工具书,整体感知文意
  1、指导学生朗读:
  ⑴设置背景音乐,老师范读课文,学生听读,留意把握字音、节奏。
  老师提示:
  ①读准字音:
  相与(yǔ)藻(zǎo)
  ②读出节奏:
  念/无与为乐者
  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庭下/如积水空明
  水中/藻荇交横
  盖/竹柏影也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老师须提示学生要依据句子意思划分朗读停顿,不要把句子的意思读破,领字后面需有一个小的停顿。
  2、学生比照注释,口头翻译课文,整体感知文意。
  ⑴学生独自翻译课文,划出疑难句。
  ⑵同桌之间探讨沟通,老师巡察指导。
  老师提示一些重要词语,帮助学生理解文句。
  ①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念,想;遂,于是,便;至,到。想到没有人与我同乐,于是到承天寺去找张怀民。)
  ②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盖,原来。月光照在院中,如水一般清明清澈,水中有水草犬牙交错,原来是竹子、柏树的影子。
  ⑶选一学生复述课文,其余同学补充评价。
  ⑷老师依据学生沟通结果,形成板书,理清全文思路,指导学生背诵。
  老师出示板书:
  ⑸学生依据板书提示,背诵课文。
  四、涵泳品尝写景的妙处
  1、提问:找出文中描写月色的句子。
  明确: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2、提问:全句无一“月”字,而又无一字不在写“月”,请分析这样写的妙处。
  学生想像画面,思索。
  明确:先写月色,“积水空明”,一泓积水澄澈透亮,可以推想见月色之明;继写水中之物,“藻、荇交横”,犬牙交错,摇曳生姿,可以推想见月色之清;最终点出“盖竹柏影也”可以推想见月色之浓。夜游因月而起,到处扣月;写月又不浓墨重彩,而是轻点几笔,境界全出;写月,不明写,而从竹柏影入手。作者无疑是咏月的丹青妙手,这一幅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