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
文档名称:

春秋鹿鸣共策周行.doc

格式:doc   大小:108KB   页数: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春秋鹿鸣共策周行.doc

上传人:aady_ing01 2017/5/28 文件大小:10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春秋鹿鸣共策周行.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1 春秋鹿鸣共策周行仲秋之夜, 西子湖畔, G20 杭州峰会开幕表演上, 一群总角之年的小姑娘,用稚嫩的童音,吟唱着一首三千年前的诗句: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吹笙鼓簧,承筐是将。人之好我,示我周行。这四句源自《诗经》之《小雅? 鹿鸣》, 是西周早期”君与臣下及四方之宾燕,讲道修德之乐歌”。其诗以鹿鸣起兴,描绘了一幅和乐融融的盛况。最后一句“人之好我,示我周行”的意思是:人与人之间以诚相待, 嘉宾给我提出真诚而美好的建议。这里,“周行”意为“至善之道、大路”, 喻为宽广正确的方向。这首小雅, 不仅展示了我国悠久的待客文化, 而且也暗合了 G20 探究全球经济治理的主旨, 更蕴含着对春秋鹿鸣时代的一种缅怀和承继。中国向世界展现的“周行”究竟是什么?以个人见, 一曰仁、二曰罢战、三曰兼济天下。复礼――霸权时代的柔性秩序《鹿鸣》是西周礼乐制度的一个缩影。西周统治者通过规范事神礼仪以及衣、食、住、行等方面的要求, 使社会的政治关系、等级秩序、道德 2 伦理、思想感情等内容都体现为礼节仪项, 使礼仪充斥于意识形态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是为周礼。时至春秋, 华夏民族进入了一个大变革的时代。旧有的井田制不断瓦解, 新的生产关系仍在建立, 各种思想在发端, 社会在动荡中发展。反映在“国际”关系中, 作为天下共主的周室愈渐衰微,“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自信荡然无存,大国争霸,诸侯称雄。不过, 列强虽然攻伐无数, 但霸权的实现、运作和转移却遵循着一种独特的游戏规则――会盟。“有事而会, 不协而盟。”据记载,在 242 年的春秋历史中, 列国发生战争 483 次, 同时召开盟会 450 次。最著名的四次会盟――葵丘会盟、践土会盟、黄池会盟和徐州会盟――先后确立了齐国、晋国、吴国和越国的霸主地位。会盟成为了春秋时代列国处理“国际”和国内事务的一个主要方式, 而霸权国家也多采用会盟的模式实现自己的影响力和政治目的, 代替周王号令诸侯, 这客观上避免了全国性战乱的爆发, 使得国家之间的冲突稳定在一定范围内。相比于战国时代流血百万的纯粹霸权, 这一时代的霸权秩序带有柔性的意味。会盟一方面体现了当时的核心价值观,即“尊王攘夷”,另一方面也是无时无刻不浸淫着礼乐文化的影响。“盟会必备威仪,崇贽币,宾主成礼为敬”。有着浓重的仪式感。会盟是霸主推行霸政的最有效方式。对于一般诸侯而言, 会盟可以作为列国修好、结援、和解的一种形式,甚至,当他国遭受自然灾害时,列国也常用会盟谋求救助的方法。例如,公元前 543 年,宋国遭灾,“诸侯 3 之大夫会,以谋归宋财”。此外, 会盟还可以使中原列国以至于华夏与夷狄进行礼俗交流。会盟之本意虽是强调华夷之防, 但从一开始, 所谓夷狄便频繁参与其间, 甚至起着主导作用。例如, 春秋时代著名的蜀之盟、宋之盟、虢之盟等便是由“尊王攘夷”的对象――楚国――来主持; 而楚庄王的“止戈为武”的卓识以及对“武有七德”的诠释, 其本身就是堪称春秋大国关系处理上的伟大准则。会盟之礼, 使得夷狄与华夏加速了民族融合的进程, 推动了文化的传播。春秋时期还有一次会盟因为孔子的参与而闻名于后世, 即齐鲁“夹谷会盟”。这次会盟, 孔子以一个外交家的卓越才华, 坚持有理有节的斗争, 不仅揭穿了齐公劫持鲁侯的图谋, 还以周礼痛斥了齐国人以献乐助兴为由羞辱鲁定公的行为, 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