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网络直播背后的心理动力探析.doc

格式:doc   大小:105KB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网络直播背后的心理动力探析.doc

上传人:ying_zhiguo03 2017/5/28 文件大小:10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网络直播背后的心理动力探析.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1 网络直播背后的心理动力探析摘要:网络直播作为一种新兴的网络传播途径,近两年来成为一种大热的现象, 笔者以主播和观众两个群体为切入点, 分析了网络直播参与者背后的心理动力,发现主播和观众在互动中主要受自我表达欲望的驱使。并在最后讨论了如何引导网络直播健康发展, 从而消减其对参与者心理的消极影响。关键词:网络直播;自我表达;卷入度;孤独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智能终端的普及, 人与人之间的互动方式越来越多样化, 所谓的网络直播应运而生。通过在现场架设独立的信号采集设备( 音频+ 视频) 导入导播端( 导播设备或平台), 再通过网络上传至服务器, 发布至网址供人观看。其又可分为“表演性质的网络直播”和“实录性质的网络直播”,前者常见的就是各类主播通过镜头唱歌、模仿、脱口秀以及动作表演等,而后者则是各类会议、活动或事件的网络直播。网络直播无疑是近期的热点之一。直播平台如雨后春笋纷纷成立, 直播内容也已扩展到生活的方方面面,观众们总能在其中找到自己的兴趣所在。有关数据显示, 目前我国在线直播平台数量接近 200 家, 网络直播平台用户数量已经达到两亿。其中大型直播平台每日高峰时段同时在线人数接近 400 万, 同步进行直播的房间数量超过 3000 个[1] 。本文主要探讨“表演性质的网络直播”参与者背后的心理动力。一、网络主播的心理动力分析 2 直播网站由用户创建内容( User-Gennerated Content , UGC ) ,成为网络主播的门槛非常之低,只需要简单的摄像头与麦克风,“主播”们即可创建自己的“房间”(类似于聊天室) ,向观众实时分享自己的生活。主播们以观众的“礼物”来获取报酬, 但经济报酬绝不是主播们进行“表演”的唯一动力。据笔者访谈的一位网络主播表示,“每当系统提示有新观众进入我的房间,就会觉得自己更加受到关注”,这一心理状态很具代表性。网络直播作为一种新的个体自我呈现方式, 其用户也大多数以青少年为主, 这一群体普遍具有很强的自我意识, 倾向于积极寻求社会认同,引起他人关注[2] ,网络直播给了他们展示自我的平台。较之文字表达为主的社交渠道――如微博等, 直播的方式更加直观, 自我展示的方式更为立体多样,因此受到欢迎。除去以网络直播为生的专职主播, 直播平台上还存在着大量的“业余”主播, 在现实生活中扮演着普通的社会角色, 如学生、白领、工人。但在直播平台上,很多主播在“粉丝”的关注中感到自我价值获得了提升,有被访谈的主播声称,“坐到摄像头前,我就像换了一个人一样,仿佛突然由龙套变成了主角。”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将“自我实现”视为人的最高需求,而对于一些主播来说,通过网络直播能够或多或少地实现自我。此外, 在现实生活中, 自我展示失败可能会造成自尊心下降等不良后果, 但在网络直播中, 这些失败的压力很大程度上被消解了。已有诸多心理学研究表明:匿名情况下人们的言谈和行为会超越平时的规范[3] 。而主播和观众之间的互动沟通大多数情况下是匿名的, 这在一定程度上促使直播的参与者更加自由开放地讨论某些话题, 同时越轨行为不可避免地伴 3 随着开放性出现, 比如某些主播在直播时打色情擦边球, 或表演一些猎奇的内容。二、观众的心理动力分析首先,网络直播中主播与观众的互动形式提升了观众的心理卷入度。卷入度( involvement )这一概念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