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9
文档名称:

戊戌变法论文.docx

格式:docx   大小:25KB   页数:19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戊戌变法论文.docx

上传人:Alphago 2022/6/29 文件大小:2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戊戌变法论文.doc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2
戊戌变法论文
篇一:近代史论文之戊戌变法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论文
(2012-2013学年第2学期 )
题目:论戊戌变法与明治维新成败的缘由
所在院系:交通学院
所在新派即以“开港倒幕”、“强蕃割据”为口号,开放反封建的倒幕运动。他恰恰是改革的领导者和推行者,他们既有基地,又有军队,宽阔农夫和市民也乐观参加和支持反幕武装,因此组成了强大的维新阵营,一举推翻了幕府统治旧政权。
④【国际环境】:从国际环境上看。日本明治维新发生在19世纪60年月,当时世界总体上还处于自由资本主义时期,夺取殖民地的高潮尚未开头。当时资本主义国家们在东亚侵略的主要目标是地大物博的中国,并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因而客观上为日本明治维新供应了一个较为有利的国际环境。而中国戊戌维新已经到了19世纪90年月末,世界资本主义已经向帝国主义过渡,对瓜分殖民地的需求更为猛烈,列强们在中国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这时帝国主义列强绝不情愿中国成为一个独立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他们时刻想着将中国纳入自己的统治,所以中国的变法在国际上是不受任何支持的。
【总结】由此我们可以知道,戊戌变法失败的根本缘由就是资产阶级维新派的脆弱性和妥协性,这也说明在半封建半殖民地封建旧中国,企图通过统治者走自上而下的改良道路,是根本行不通的。相反的,明治维新使日本摆脱了封建落后状况,走上了进展资本主义的道路,经过长期的努力使日本走向资本主义强国。虽然戊戌变法仅仅持续了100多天,但是它也有确定进步意义。戊戌变法颁布的法令虽然绝大多数都是纸上谈兵,从来没有真正实行过,但它表明历史走向是进步的。在政治上,维新派深刻地批判了封建制度,主见设立议会,限制过重的皇权,希望通过改良的道路逐步变封建专制制度为资本主义的君主立宪制度,虽然最终失败了,但他们的宣扬、影响促进了资产阶级革命的进展。在经济上,维新派要求在中国进展资本主义,这也符合中国历史进展的趋势。它有利于资本主义进展和西方科学技术的传播,为资产阶级思想的传播奠定了基础.具有爱国和进步的作用。
5
篇二:戊戌变法论文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课程作业
(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
标 题
学 院 专业班级学 号姓 名 任课老师 杭州师范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 编制
篇三:论文--浅谈百日维新
浅谈百日维新
摘要:
十九世纪八十年月以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的进展。新兴的民族资产阶级迫切要求摆脱外国资本主义和国内封建势力的压迫和束缚,为在中国进展资本主义开拓道路。本文通过对戊戌维新运动过程及评价等一系列的论述,阐明白当时历史背景下的一场变法维新思潮,让我们牢记历史上人民的改革奋斗经受。
7
关键词:
戊戌变法 康有为 公车上书 变法过程 政变 失败缘由 意义
前言:
综观中国近代风云变换的历史,能够产生长期性影响,并最能引起国人反思争论的思潮,无疑当属戊戌思潮。以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严复等学术大师为代表的先进思想家们,站在时代的前沿,为中国演绎了一场空前的思想文化运动。这种影响是巨大的,不仅深深感染了当时的国人,也成为当今史学界的热点。 正文:
中日甲午战斗后,中国面临空前严峻的民族危机。一部分资产阶级和进步的学问分子,提出了进展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和文化的要求,并形成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社会思潮 。1895年4月(光绪二十一年三月),清政府被迫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消息传到北京,群情激愤。时康有为适在北京参加会试,即联合各省应试举人,争辩上书请愿。会后由康有为起草万言书,提出拒签和约、迁都抗战和变法图强3项建议,并详论富国、养民、教民等变法图强的具体措施。万言书征集到1300余名举人的签名,呈递都察院。都察院拒绝代呈,但“万言书”已广为流传。此即所谓公车上书,对社会的影响和震动很大。康有为又连续上书光绪帝,反复陈述变法主见。光绪帝阅后颇为赞许。
康有为的变法活动引起帝党的留意。帝党企图利用资产阶级维新派的力气,通过变法从后党手中夺取实权,富国强兵;资产阶级维新派则希图依靠帝党的支持实现其参政目的。于是两种政治势力联合起来,推动变法运动。主要内容有:
7
(一) 选拔维新人才。这是维新派呼吁最猛烈、顽固派最敏感、也最忌讳、光绪想做而又最有顾虑的一个问题。百日维新伊始,光绪帝接连谕令朝廷大臣举贤任能,令各省督抚向朝廷保荐品学端正、通达时务的优秀人才参与变法新政。光绪本拟重用康有为,因荣禄、刚毅等顽固大臣阻挠,只给了他一个在总理衙门章京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