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1 针灸治疗痤疮研究概况【摘要】痤疮是一种慢性毛囊、皮脂腺炎症, 严重的困扰着青少年, 影响其身心健康。中医发挥自身特色, 采用个体化治疗, 以针灸为主, 辅以耳针、耳压、刺络、拔罐等多种方法治疗痤疮, 取得了满意的疗效。本文主要针对治疗中采用的具体方法及疗效进行综述。【关键词】针灸; 痤疮; 综述痤疮是一种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 中医称为“肺风”、“粉刺”,好发于颜面、胸背部,可形成黑头粉刺,丘疹,脓疱, 囊肿和结节等损害, 是困扰青春期男女的顽症, 本文对以针灸为主的外用治疗痤疮方法综述如下: 1 体针治疗黄碧玉等[1] 取大椎、肺俞、灵台为主穴; 肺热血热型加曲池、合谷、耳尖, 胃肠湿热型加足三里、阴陵泉、曲池, 气血瘀滞型加膈俞、血海。主穴用梅花针叩刺加拔火罐,其 2 余穴位用针刺泻法, 隔日 1次, 有效率为 % 。魏波等[2] 于患者面部病变下缘取穴,用1 寸毫针在病变下缘 左右处刺入, 取穴点在 8~ 12 穴点之间, 每周治疗 2次, 有效率为 100% 。贾秀春[3] 用圆利针从灵台透至阳, 每周 1次。毫针治疗取主穴: 大椎、曲池、合谷、足三里; 配穴: 生于面部、颈部、配内庭; 上胸部配尺泽; 上背部配肩井; 行提、插、泻法, 得气后留针 30min 。总有效率 100% 。 2 耳穴治疗赵建华等[ 4] 取耳穴肺、内分泌、肾上腺、神门、皮质下、面颊为主穴。肺经风热型加大肠穴; 脾胃湿热型加脾、胃、大肠穴; 冲任不调型加肝、肾穴。用王不留行籽压贴,隔日换贴 1 次,总有效率达 100% 。苗茂[ 5] 选穴: 肺、肾、交感、内分泌、耳尖。随症配以胃、脾、内生殖器、小肠、神门、肝、皮质下、心、交感等穴位。针刺所选穴位出血数滴后, 埋针耳廓与耳压王不留行籽两耳交替, 每次留针 5d, 总有效率为 % 。陶琳等[ 6 ]选穴: 肺、肾、内分泌。肺胃蕴热型加胃穴、脾穴、子宫、小肠, 气血郁滞型加神门穴、肝穴、皮质下, 痰瘀结聚型加神门、心穴、交感; 便秘加大肠穴。患者耳穴刺血后每次选一侧耳廓,埋针 3~5 个,每次留针 3d。总有效率 % 。张京峰等[7] 取穴: 耳尖、神门、肺、内分泌、皮质下; 肺胃蕴热型加胃、大肠; 气血郁滞型加 3 肝、胆。用三棱针点刺所选取耳穴,挤血数滴至血色变淡, 隔日 1次。总有效率 % 。张德彦[8] 用耳穴贴压治疗痤疮, 选穴:心、肝、肾、面颊、肺、三焦、大肠、内分泌等穴, 采用耳压王不留行籽法, 隔日换耳贴药 1次, 总有效率 % 。 3 刺络拔灌李红枝[9] 取穴分两组, 大杼、肺俞、心俞、膈俞、胆俞与风门、厥阴俞、督俞、肝俞交替使用。用三棱针点刺其中一组出血后加拔火罐, 两组穴位交替使用, 总有效率为 % 。吴凤珍[ 10] 取双侧肺俞穴, 用梅花针重叩至局部皮肤潮红、渗血后加拔火罐, 病变局部采用十字型向中心底部针刺, 稍加挤压使之出血。总有效率 % 。熊涛等[ 11] 取穴双侧耳尖, 用三棱针点刺皮肤 1点, 挤压出血 5~8滴, 再于大椎穴位用三棱针点刺3~4点, 用闪火法拔罐,留罐5~ 10min ,总有效率为 % 。 4 综合治疗张振胜[ 12 ]取耳穴主穴: 耳尖、内分泌、肾上腺、相应部位、神门。配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