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中山大学分析化学课件
POWERPOINT
1
5. 测定
⑴性质(酸、碱-酸碱滴定法
金属离子-络合滴定法)
⑵含量(大-化学分析 小-仪器分析)
、不可避免
系统误差-存在显著性差异
(t检验法)
2. 两组平均值的比较(F检验+t检验法)
四、异常值的取舍
⑴ 4d法
偏差大于4 đ 的测定值可舍去
步骤:①数据从大到小排列,异常值在头,尾
②除异常值外,其余数据求X, d
③l X疑- Xl﹥ 4d 舍去
l X疑- Xl﹤ 4 đ 保留
P66 例15
⑵ 格鲁布斯法(Grubbs) 表P67
⑶ Q检验法 表P68
P66-68 例 15,16,17
§1-4 有效数字及其运算规则
有效数字-实际测得的数字(准确数字
+1位数)
一、有效数字中关于“0”的规则
⑴ 数字中间的“0”有效。
⑵小数点后“0”无效。
⑶数字之后“0”有效。例
二、数字修约规则
规则:① 四舍六入五成双。
②尾数是5,后面数为0,若“5”前为偶数,
则舍;若“5”前面为奇数,则入。
③ 尾数是“5”,后面是不为0的任何数,则
都入。例
三、有效数字的运算规则
:最后结果的有效数字,以原数据中绝对
误差最大的数据为准。例
:最后结果的有效数字,以原数据中相对
误差最大的数据为准。例
注意点:①首位数为9,多算一位。
②测量体积、分析结果均取四位有效数
③误差、平衡计算取二位有效数字。
④分子量、原子量、倍数、分数有效数
字认为无限。
第二章、滴定分析法概述
§2-1 滴定分析的原理及其过程
一、基本概念
1. 滴定分析——由滴定剂的浓度和体积,计算被测组分的含量,这种分析方法称之。
计算基础-化学反应
——滴加标准溶液的操作过程,称之
——已知其准确浓度的溶液。
-滴入的标准溶液和待测组分恰好完 全反应之点。
-化学计量点前后发生颜色变化的试剂。
(ep)-指示剂变色之点。
-由化学计量点和终点不一致引起的误 差。
二、滴定分析对滴定反应的要求
①反应要定量完成、无副反应。
② 反应要迅速。
③有适当的指示剂指示终点。
2. 滴定法分类
①酸碱滴定法-以质子传递反应为基础的滴定分析法。
测定对象:酸、碱、弱酸盐、弱碱盐。
②络合滴定法-以络合反应为基础的滴定分析法
测定对象:金属离子
③氧化还原滴定法-以氧化还原反应为基础的滴定分析法。
测定对象:ⅰ.具氧化还原性物质-直接测定
ⅱ非氧化还原性物质-间接测定
④沉淀滴定法-以沉淀反应为基础的滴定分析法
测定对象:Ag+、X-、SCN-等
§2-2 标准溶液和基准物质
标准溶液-已知其准确浓度的溶液。
一、标准溶液的配制(二种)
1. 直接法
步骤:准确称取基准物质试剂,溶解,定量转移 至容 量瓶,加水稀释至刻度,根据基准物质的
量和容量瓶的体积,就可算出所配标准溶液的浓度。C=n/V=m/MV (mol/L)
基准物要求:
①物质必须具有足够的纯度。(>%)
②物质的组成与化学式完全相符。
③性质稳定。
④摩尔质量大。⑤滴定反应时无副反应
常用基准物:K2Cr2O7、KHP、Cu、Zn等
:粗略地称取一定量物质或量取一定量体积溶液,配制成接近所需浓度地溶液,再标定。
标定-确定溶液浓度的过程,称之。
标定法(二种):
①基准物标定法
摩尔质量越大,称量误差越小
②标准溶液标定法
误差比方法①大
标定法优点:
当测定条件与标定条件相同时,可以抵消部分系统误差。例:测样品溶液中锌
思考题:
1. 作为基准物质必须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