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李德裕《谪岭南道中作》诗词鉴赏
谪岭南道中作
唐代:李德裕
岭水争分路转迷,桄榔椰叶暗蛮溪。
愁冲毒雾逢蛇草,畏落沙虫避燕泥。
五月畲田收火米,三更津
李德裕《谪岭南道中作》诗词鉴赏
谪岭南道中作
唐代:李德裕
岭水争分路转迷,桄榔椰叶暗蛮溪。
愁冲毒雾逢蛇草,畏落沙虫避燕泥。
五月畲田收火米,三更津吏报潮鸡。
不堪肠断思乡处,红槿花中越鸟啼。
译文
岭南道中溪流纵横交叉,地势迂回曲折,置身其间,茫然不知身在何处。沿途随处可见高大的乔木,绿树丛阴下,溪流显得非常幽深。我在旅途中提心吊胆,担忧遇上毒雾,碰着蛇草;为了躲避沙虫,观察燕子衔泥也会赶忙让开。这里的风俗很特殊,五月即收稻米,三更公鸡就打鸣,每当涨潮,它还会按时啼叫,这时津吏就会通知乡民潮汛要来了。这一切让人一时难以适应,看着那艳丽欲滴的红槿花,听着那树上越鸟的鸣叫,想到想起家乡,这谪居岁月何时是个终点,想起这些真是肝肠寸断。
解释
岭南:指五岭以南的地区,即今广东、广西等地。
岭水争:指五岭一带山势高峻,水流湍急,支流岔路许多。
桄榔:一种常绿乔木,叶为羽状复叶。蛮溪:泛指岭南的溪流。
毒雾:古人常称南方有毒雾,人中了毒气会死去,也许是瘴气。
沙虫:古人传奇南方有一种叫沙虱的虫,色赤,进入人的皮肤能使人中毒死亡。
畲田:用火烧掉田地里的草木,然后耕田种植。火米:指赤谷米。
津吏:治理摆渡的人。潮鸡:《舆地志》说,“移风县有鸡……每潮至则鸣,故称之‘潮鸡’。”
红槿:落叶小灌木,花有红、白、紫等颜色。
鉴赏
这首《谪岭南道中作》载于《全唐诗》卷四百七十五。下面是武汉大学古代文学专业教授王启兴先生对此诗的赏析。
这首诗的首联描写在贬谪途中所见的岭南风光,有鲜亮的地方颜色。第一句写山水,岭南重峦叠嶂,山溪奔腾湍急,形成不少的支流岔道。再加上山路回旋,行人难辨东西而迷路。这里用一“争”字,不仅使动态景物描绘得更加生动,而且也点出了“路转迷”的缘由,似乎道路纡曲,使人迷失方向是“岭水”有意“争分”造成的。这是的主观感受,但又是实感,所以诗句倍有情致。其次句紧接上句进一步描写山间风光,桄榔、椰树布满千山万壑,层林叠翠,郁郁葱葱,一派浓郁的南国风光。这一句中用一“暗”字,突出桄榔、椰树等常绿乔木的茂盛,遮天蔽日,连溪流都为之阴暗。这一联是从山水林木等方面选择有地方特色的景物来写。
颔联宕开一笔,写在谪贬途中到处提心吊胆的状况:可怕遇到毒雾,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