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2
最新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义务教育基础课程学校教学资料
祝福您及家人身体健康、万事如意、阖家欢快!祝福您及家人身体健康、万事如意、阖家欢快!祝福您及家人身体健康、万事如意、阖家欢快!祝福您及家人身法是“有余数的除法”。
(2) 仿照中体验。
教材要求同学依据“10支铅笔,每人分4支,可以分给2人,还剩2支”这个事实,写出相应的除法算式,初步学会有余数除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
同学需要仿照上面已经写出的有余数除法算式来写,进一步体会有余数除法算式的被除数、除数、商的含义与表内除法全都,只是多了“余数”,学会在算式里表示余数的方法,感受有余数除法和表内除法的不同。
2. 让同学用小棒摆正方形,在摆的活动中进一步熟识有余数的除法,发觉并理解“余数必需比除数小”这个规律。
“余数都比除数小”使有余数除法的结果唯一。同学把握有余数的除法,应当理解除数和余数之间的这种关系。
5
“余数都比除数小”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数学规律,同学理解这个规律会有一些困难,他们需要丰富的感性熟识为基础,经受感性熟识上升成理性熟识的过程。
例2教学“余数都比除数小”,支配同学进行摆正方形的活动。创设的活动情境是:摆1个正方形用4根小棒,摆2个正方形用8根小棒,像这样用12、13、14、15或16根小棒摆正方形,结果会怎样?
同学遵照教材的支配,依次用12、13、14、15、16根小棒摆正方形,并不困难。他们依据摆的结果,也能在教材上填写表示各次操作过程的除法算式,以及反映各次操作结果的表格。这就丰富了对有余数除法的熟识。教学时应引导同学深化思考这样几个问题:
① 用12根小棒或16根小棒摆正方形,小棒正好用完,没有剩余;用13、14、15根小棒摆正方形,都有剩余的小棒,为什么剩下的小棒根数分别是1根、2根、3根?
② 用12、13、14、15根小棒都是摆成3个正方形,用16根小棒摆成4个正方形,为什么多了1个正方形?
③ 假如用17、18、19、20根小棒摆正方形,余数可能超过3吗?
随着同学想明白这些问题,他们就理解了这里的余数只能是1、2、3的道理。这样,“余数都比除数小”就不再是一个生硬的、机械记忆的学问,而是意义体验的一个数学规律。
练习一给出如下表格,要求同学计算并填表。被除数15161718192021222324除数
7
2
3333333333商余数教材指导同学观看余数的变化,发觉表格里余数那一行从左到右依次是0、1、2、0、1、2……,感受余数不会是3或比3大的缘由,又一次体会“余数确定比除数小”。
协作两道例题编排了一次“想想做做”,着重关怀同学巩固余数的概念和有余数除法的含义,主要包括:依据摆小棒活动及其结果,写出有作数除法的算式;看着平均分物体的图画,写出有余数除法的算式。
指导同学练习这些题目,应要求同学以“把……(什么),怎样平均分(每几个一份或平均分成几份),结果怎样、余多少”的方式,叙述操作活动和图画意思,并把这些内容写成有余数的除法算式。应引导同学留意商的单位名称以及余数的单位名称,体会商表示平均分的结果,余数表示剩下的数量,商的单位和余数的单位有时相同,有时不同。假如把总数量按每几个一份地分,商和余数的单位一般不同;假如把总数量平均分成若干份,商和余数的单位一般相同。
这次“想想做做”,有余数除法算式的商和余数,都是由操作活动得出,或者从图中看出来,还不能通过计算得到。
3. 教学除法竖式,让同学理解竖式的结构,学会求商的思考方法,能够进行简洁的除法笔算。
计算有余数的除法,要利用乘法口诀求商,要把商和除数相乘,要用被除数减商和除数的乘积。假如把上述的这些计算写成竖式,记忆的负担就被分散,思维难度就会降低。假如用口算进行有余数的除法,思维与记忆的难度相当大。所以,教材让二班级同学笔算有余数的除法,不要求他们口算出商和余数。
7
计算有余数除法和计算表内除法一样,都利用乘法口诀求商。但求出有余数除法的商,比计算表内除法难许多。况且,表内除法的商与除法相乘的积刚好等于被除数,而有余数除法的商与除数的乘积小于被除数。因此,本单元例3教学除法笔算,由易到难地先支配表内除法的竖式,再教学有余数除法的笔算。
(1) 教学表内除法的竖式,主要介绍竖式的结构以及书写格式。
除法竖式和同学已经生疏的加、减法竖式很不一样,同学较难接受。例3先教学表内除法的竖式,从解决实际问题切入:妈妈买了12个苹果,每4个放一盘,放了几盘?同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