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2
文档名称:

药理名词解释和大题.doc

格式:doc   大小:23KB   页数:1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药理名词解释和大题.doc

上传人:wz_198614 2017/6/1 文件大小:23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药理名词解释和大题.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药理名词解释和大题一、名词解释 1 、治疗作用:凡符合用药的目的,达到治疗疾病的作用效果,称为药物的治疗作用。 2 、不良反应:治疗过程中,伴随治疗作用的同时,出现与治疗目的无关或有害的作用。 3 、副作用:是指在常用治疗量时产生的与治疗无关的作用或危害不大的不良反应。 4 、首过效应:内服药物从胃肠道吸收经门静脉系统进入肝脏,在肝药酶和胃肠道上皮酶的联合作用下进行首次代谢, 使进入全身循环的药量减少的现象称为~5 、生物转化:药物在体内经化学变化生成代谢产物的过程。(代谢) 6 、药酶:药物在体内的生物转化是在各种酶的作用下完成的,参与生物转化的酶主要是肝脏微粒体药物代谢酶系, 简称药酶, 包括催化氧化、还原、水解和结合反应的酶系。 7 、肝肠循环:从胆汁排泄进入小肠的药物中,其中某些具有脂溶性的药物,又可从肠道重吸收,形成~。 8 、消除半衰期:体内药物浓度或药量下降一半所需的时间,又称血浆半衰期或生物半衰期。一般简称半衰期。 9、表观分布容积( Vd ): 指药物在体内的分布达到动态平衡时, 药物总量按血浆药物浓度分布所需的总容积。 10、生物利用度(F): 药物以某种剂型的制剂从给药部位吸收进入全身循环的速率和程度。 11 、配伍禁忌:两种以上药物混合使用可能发生体外的相互作用,出现药物中和、水解、破坏失效等理化效应,这时可能发生浑浊、沉淀、产生气体及变色等外观异常的现象,称为~。 12 、镇静药:能使中枢神经系统产生轻度抑制作用,减弱机能活动, 从而起到缓和激动,消除躁动、不安,恢复安静的一类药物。 13、自体活性物质: 动物体内广泛存在, 具有广泛生物学活性的物质的统称,又称为“自调物质”。 14、化学治疗: 抗微生物药物对感染性疾病的治疗以及对由微生物及恶性肿瘤所致疾病的药物治疗统称为~ ,简称化疗。 15、化疗药: 对病原体通常具有较高的选择性作用, 而对机体没有或只有轻度毒性的药物。 16 、抗菌谱:药物抑制或杀灭细菌的范围。 17、 MIC :最小抑菌浓度,能够抑制培养基内细菌生长的最低浓度。 18、 MBC :最小杀菌浓度,以杀灭细菌为评定标准时,使活菌总数减少 99% 或 % 以上。 19、抗菌药后效应( PAE ): 指抗菌药在撒药后其浓度低于最小抑菌浓度时,仍对细菌保持一定能够的抑制作用。 20、耐药性: 病原菌在多次接触化疗药后, 使菌株发生变异, 其对药物的敏感性下降甚至消失。 21 、二重感染(菌丛交替症) :指在抗菌素应用中,第二种菌种的重复感染。在正常人的口腔、鼻咽部、肠道等处有多种细菌( 包括致病菌和条件致病菌) ,这些细菌处于相互制约的对立统一关系,他们处于平衡的共生状态。若长期使用广谱抗菌素, 敏感细菌抑制, 菌丛平衡破坏, 不敏感的菌株霉菌,抗药菌株则可乘机侵入体内生长繁殖, 当病人的抵抗力, 尤其是免疫力下降时则引起二重感染。二、简答题 1 、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有哪些?合理用药的原则? (1 )影响药物作用因素: ①药物方面:剂量、剂型、给药方案、联合用药及药物的相互作用②动物因素:种属差异、生理因素、病理因素、个体差异③饲养管理和环境因素(2 )合理用药原则①正确诊断②用药要有明确的指征③熟悉药物在靶动物的药动学知识④制定周密的用药计划⑤合理的联合用药 1⑥正确处理对因治疗和对症治疗的关系⑦避免动物性产品中的兽药的残留 2、阿托品的作用机制、药理作用、临床应用、不良反应。作用机制: 竞争性阻断 M 胆碱受体,超剂量也可阻断 N1 胆碱受体药理作用:对 M- 受体选择性高。作用取决于器官的功能状态。→平滑肌: 对过度痉挛的内脏平滑肌有较强的松弛作用。对支气管平滑肌松弛作用不明显, 对子宫一般无效。对眼平滑肌, 使虹膜括约肌松弛, 散瞳。→腺体:唾液腺、汗腺敏感。使唾液、支气管腺体、汗腺分泌减少。→心血管系统:高剂量扩张外周血管及内脏血管,解除小血管痉挛。提高窦房结的自律性,促进心房内传导。→ CNS :大剂量阿托品,兴奋中枢, 兴奋不安,运动亢进,肌颤,呼吸麻痹而死。临床应用:解除平滑肌痉挛制止腺体分泌,用于麻醉前给药抗心律失常眼科外用于散瞳、虹膜睫状体炎等抗休克有机磷酸酯中毒解救不良反应: 腺体分泌抑制引起的口干、皮肤干燥等; 视物不清、升眼压增高;抑制平滑肌引起的排尿困难、肠臌胀、便秘等;中枢兴奋等 3 、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的药理作用药理作用: ㈠抗炎作用: 非特异性强, 各种原因所致炎症反应均有效。抑制炎症体征的同时, 也降低机体防御、修复功能, 引起原发疾病加重, 使疾病复杂化。抗炎作用涉及它对血管、炎症细胞和炎症介质的作用, 包括:①直接收缩血管, 抑制炎性血管扩张和液体渗出;②抑制炎症细胞的聚集;③抑制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释放能引起组织损伤氧自由基;④抑制成纤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