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9
文档名称:

挫折教育.doc

格式:doc   大小:18KB   页数:9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挫折教育.doc

上传人:关羽 2022/7/2 文件大小:1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挫折教育.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挫折教育
徐 琳 现在的孩子几乎都是独生子女,是家庭的中心。父母在精心呵护和关爱的同时,往往忽视孩子坚强意志的培养,因而孩子越来越娇气,承受挫折的能力越来越差:小手指擦破点皮就号啕大哭,哄都哄不住;因为没有被老师表扬就不愿意上。幼儿遭受挫折既有来自外部的原因,也有其自身的原因。
●外部原因
外部原因主要是指来自于幼儿生活息息相关的家庭和幼儿园的影响。

家长的文化素质、道德品质、价值观念、教育方式、职业、阅历,家庭的经济状况,家庭矛盾纠纷,家庭成员的健康状况以及家庭的社会关系等,无不影响着每一个家庭成员的心理情绪。因而幼儿的心理挫折总是或多或少地打上了家庭的烙印。比如,亲人的亡故会使幼儿产生强烈的伤感;父母间的冲突和婚变常常会让幼儿孤独恐慌、无所适从,甚至归咎于自己;父母对孩子期望过高,让孩子承受过大的压力;父母过分溺爱或限制幼儿,施以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这些都会给幼儿的心灵投下阴影,造成创伤。因此,父母在注重孩子智力教育的同时,也应为孩子心理的健康发展创设良好的家庭环境。
3岁以后,幼儿园是孩子的主要生活场所。这时孩子离开父母,必须独自面对各种问题,因而在与同伴、老师的互动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挫折。例如,适应集体生活碰到困难,与同伴交往遇到障碍,学习得不到教师的关注和肯定等等。作为父母,应该善于发现孩子的问题,及时与孩子和老师沟通,帮助孩子解决问题,渡过各个难关。
●内部原因
内部原因主要是指由于幼儿个体的生理、心理以及能力等因素的阻碍和限制,使幼儿的需要得不到满足,从而成为挫折的来源。譬如,幼儿可能会因为个子矮小、不漂亮、肥胖、身体素质不佳等因素自卑和受挫。特别是幼儿自我意识尚处在初步发展时期,不能很客观地认识自己,往往依据别人的评价来看待自己。如果他过于自信,过高地估计自己的能力,对自己提出不切实际的要求,制订过高的目标,一旦这些目标或期望无法达到,就可能产生强烈的挫折感。这也就是我们会发现“好孩子”和“乖孩子”往往更承受不了挫折的原因。因而,父母应谨慎地对孩子进行评价,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正确评价孩子的长处和不足。当孩子成功时,父母应给予他积极的评价,使他充满信心,相信成功来自自己的力量。

幼儿遭受挫折之后的表现
幼儿在遭受挫折后,很难像成人那样用言语去表达,不能自我调节控制,因而父母主动了解孩子的情绪反应和行为反应显得尤为重要。
一般来说,幼儿遭受挫折后会有愤怒(常常表现为哭闹、发脾气、闹别扭)、焦虑(常常表现为焦躁不安、畏惧、莫名其妙发脾气)、攻击(常常表现为打人、谩骂、迁怒自己和别人)、退缩(常常表现为冷漠、幻想、依赖性强)、退化(常常表现为埋怨、优柔寡断、自暴自弃)、固执、逃避、敏感、缺乏安全感等表现。例如,5岁的孩子有了弟弟妹妹之后,常会表现出尿床、吮手指、装病不起等退化行为,想以此引起父母对自己的注意,渴望得到安慰和抚爱。

幼儿挫折教育的
具体方法

很多人主张在日常生活中创设挫折情境来对孩子进行教育,其实这完全没有必要。用不着兴师动众跋山涉水,在家就可以实施挫折教育。假日的郊游远足,适当的体育锻炼和体力劳动,都可以培养孩子的抗挫折能力。父母要做的只是善于捕捉教育契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