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
文档名称:

明辨性思维在翻译教学中的运用.doc

格式:doc   大小:17KB   页数: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明辨性思维在翻译教学中的运用.doc

上传人:赖大文档 2022/7/3 文件大小:1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明辨性思维在翻译教学中的运用.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明辨性思维在翻译教学中的运用
王瑞生 摘 要:本文通过回顾明辨性思维,以赤峰学院英语专业三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利用实证研究方法研究明辨性思维对学生翻译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明辨性思维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翻译能力。本研究对学生翻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检索2011年到2016年的文献,找到相关期刊论文168篇,硕士论文7篇,国际会议论文2篇,但是与翻译教学相关的论文只有5篇,而这5篇文章仅限于理论研究和探讨层面,没有进行实证性研究。
(二)传统翻译课堂的局限性
受中国传统的农耕文化、集体主义思想和汉语高语境的语言特点等方面的影响,我国传统的翻译课堂通常是教师的“一言堂”的教学方式,这种“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将改错作为教学手段,将教师提供的参考译文作为翻译课的终极目标,不符合真实情况下翻译的本质特点,在一定程度上扼杀了学生学****翻译的主动性与创造性”。
大多数中国学生在课堂上遇到问题需要讨论时,为了不伤他人面子和自尊,使用的语言一般比较含蓄、礼貌,不喜欢直截了当的批评。当个人观点与其他多数人的观点发出冲突时,中国学生一般会采取“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把那些与集体成员相冲突的正面和负面观点都隐藏起来,不会立场鲜明地当众阐述自己的观点。当他人将那些自己不赞同的观点强加给自己时,大多数中国学生虽然感到不耐煩甚至生气,但他们相信的是“祸从口出”这句中国老话,采取寡言慎行、“无声胜有声”的态度。
在这样的课堂文化背景下,学生逐渐形成了思维惰性,常常****惯于被动地接受和存储信息,遇到问题时盲目地依赖课本和老师,殊不知答案需要自己主动分析、探索研究才能获得。长此以往,课堂上便形成一种“记忆型教学文化”。
那么,如何才能根本改变这种传统的翻译课堂模式,有效地提高翻译课的教学质量,我们不妨将当前深受学术界关注的明辨性思维引入我们的翻译课堂,以观其效。
二、明辨性思维在翻译教学过程中的培养过程
“与传统翻译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中心’相反,人本主义教学模式强调翻译教学以学生为中心。认知理论认为,教学不是知识的‘传递’,而是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得’。若想彻底实现这种“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培养学生明辨性思维能力是一个关键因素。但是,若要提高学生明辨性思维的技能和品质,师生应共同合作,努力创设一种新型的教学文化——“思维性教学文化”。这种”新型的思维性教学文化”也就是明辨性思维所倡导的“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参与、体验和解决问题的全过程的一种教学模式”。具体来讲,明辨性思维在翻译教学过程中的培养与运用体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首先,改变教师的课堂角色。在翻译课堂中,教师的角色不再是课堂的主演,而是转变为课堂的导演,引导、帮助学生进行翻译学****教师要从内心深处彻底改变自己在传统课堂中的主导和权威地位,要以学生的学****效果作为评价自己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调动学生的学****积极性,为学生营造轻松高效的课堂学****氛围;教师还要善于及时发现学生在学****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并给予及时的辅导和引导。
其次,通过小组协作的形式提高学生的翻译能力。将班级学生每3人一组共分为多个学****小组,每周为学生布置一篇200到300字的小文章,以散文为主,要求学生课下认真理解原文,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