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治大国若烹小鲜
“十二五”期间发展方式的转变是主题发展方式转变其实一个是技术创新,一个是制度创新,主要就这两块。
中国经济:请您从研究的领域,对2010年中国经济运行做一个总结。
刘伟:我的研究领域包括经,按普通价格计算,我们GDP的水平比2000年人均总量是增长10倍,就是比2020年再翻一番,还多一点。按当代,就是当代新兴工业化国家,开始进入准发达国家了,在这个拐点之后,就进入后工业化时代了。2030年的经济结构可以用“五化”――工业化、城市化、国际化、市场化和信息化来概括。其中,工业化最快到2020年就基本实现。2030年再往后就是第四步到2050年,就是20年,我们从一个高收入的发展中国家,过渡到一个中等收入的发达国家。
同时,在这个过程中,到2020年,中国将初步建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所以,为什么我们讲“十二五”规划期间不仅是国民经济全面小康目标实现的关键时期,同时是体制改革的攻坚时期。基本上在“十二五”期间,中国市场化体系基本上构建完了。
从中国经济周期来看,十年是一个中国经济周期的一个转换的时间长度,中国经济周期一般波动是五年一个周期,就是热闹它热闹五年,冷它冷五年。所以你从这个热闹再到冷再回来,大概十年。有一个现象的观察是,中国改革开放那么多年来,基本上逢二就开始火,逢八就开始冷。像1978年那时候濒临国民经济崩溃,1988年通货膨胀加剧,连着三年国民经济调整,1989年、1990年、1991年极其困难;然后再过十年,1998年三年通缩,1999、2000年、2001年,一直到2002年物价上涨率都在2%以上;再过十年,2008年金融危机一冲击,中国连续15个月经济增长速度下滑,从2008年一直到2009年的第一季度,实际上是跌到了低谷,%,2007年我们是13%,%,%,第三季度是9%,%。%,连续15个月往下掉。中国经济逢二就开始热闹,1982年,中国经济开始火,1983年、1984年,特别1984年通货膨胀,通货膨胀很厉害的。然后是1992年到1994年,以及2002年到2007年的高速增长。
另外这十年显然也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深化的十年。中国这十年,包括加入世贸组织,中国的市场化。其实现在我们站在一个拐点上,就是今后中国的体制改革有两个大的拐点。一个拐点是什么?就是市场化的重点从构建商品市场转向构建要素市场,现在很多中国的问题体制解决不了,都是因为什么?都是因为要素市场不发达,包括资本市场,现在融资难问题出现了等等,其实是资本市场欠发达。再一个农民问题和土地问题、土地财政等等,实际上是土地市场要发育起来,而土地要素没有市场化,所以这些问题就很难用行政摆平。而劳动纠纷多,农民工受到制度歧视等等,实际上是劳动力市场的有序性和公正性有问题。产权纠纷、知识产权等问题,表明专利市场没有发育起来。所以,像劳动、土地、资本、专利等等,包括企业产权这些都是要素。现在中国的宏观调控失灵得不到微观基础的支撑,是因为这个微观基础上的要素市场欠发达。所以现在中国的市场化进程,如果说前三十年的改革,基本上把商品市场化完成了,后面是要进一步所谓攻坚,解决要素市场化的问题了,这是一个转折。
再有一个体制改革变化的转折就是改革的难点,它从构建市场的规模、扩大市场作用、用市场替代计划、扩大市场数量方面,转向了改善市场的质量,就是完善市场秩序,提高市场的公正性,今后的反垄断、解决无序竞争问题,可能越来越成为中国市场化的一些重要的内容。
总之,为2010年中国经济运行作一个总结,它就是,在经济发展方面,2010年是中国的一个发展段落的结束之年。在体制方面,2010年是中国改革的一个重要的转折期。
中国经济:2010年经济发展令人感触最深的是什么?
刘伟:2010感触最深的经济发展,就是保增长没问题,全面超出,无论是十年的目标,还是“十一五”的目标;但是,调结构有问题,这个结构的矛盾越来越凸现了,到了非解决不可的时候了。我们讲内需外需结构失衡,内需中投资和消费结构失衡,经济增长和国民收入分配结构失衡,这严重影响到了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它不仅影响公平的目标,同时影响效率目标了。在产业结构当中,工业化水平明显地高于现代服务业发展,就是现代服务业发展远远滞后于工业化水平。然后在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当中以城市化率作为代表的社会发展水平,严重滞后于经济发展水平,这是一系列的结构问题。这些结构问题不仅影响社会发展的均衡性,回过头来它影响中国经济增长的效率和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