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废品回收“再生活”.doc

格式:doc   大小:103KB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废品回收“再生活”.doc

上传人:ying_zhiguo03 2017/6/4 文件大小:103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废品回收“再生活”.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1 废品回收“再生活”简单来说,废品回收产业链分为:回收人员―回收站―分拣处理企业―生产加工商。后端从回收站点起,由规模成熟的企业接手加工处理, 让废品重得使用价值。而前端的交易以及物流环节并不稳定, 缺乏标准回收渠道。而且回收人员与用户之间是分散的,废品回收以个体经营为主, 1 人加 1 辆三轮车出没于社区和大街小巷,难以集中,无法及时满足用户“谁来收废品”的需求。另一方面, 以散户为主的废品市场经济实力比较弱, 常常因为处理废品的方式不环保,造成资源流失,容易引起二次污染。《中国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市场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指出, 中国每年可回收的再生资源近1 亿吨,价值 2000 多亿元。这个拥有巨大潜能的废品市场,如何聚焦并标准化分散的前端,发挥更大的价值? 方案提交人:再生活再生活是一家免费上门回收废品服务的平台, 为有需求的用户提供定制周期上门服务。目前, 其服务的业务主要分为三大类: 塑料瓶、易拉罐、纸类、包装袋与旧衣物等日常废品, 家电、手机等旧电子产品, 以及便利店商品配送。用户通过再生活的 APP 以及微信公众号发出回收需求, 确定品类, 预约回收服务的时间、地址, 随后就有工作人员按照规定的时间上门。再生活的创始团队有 5 人,在 2014 年9 月平台业务上线前,对市场 2 进行了一番调查后发现,收废品服务与现阶段的城市发展规模反差巨大。一方面回收人员的实际低收入与整个行业价值存在巨大反差; 另一方面用户无法享受及时响应的服务,且大部分回收人员难以提供较好的服务体验。再生活的创始人兼 CEO 夏凡告诉《二十一世纪商业评论》(下称《 21CBR 》) 记者, 回收废品行业有着巨大的价值空间, 但业态前端的组织形式仍处于原始形式,难以满足用户需求。创始团队中有 3 人出身于银行, 深谙服务标准化以及业务流程管理的重要性, 他们决定利用互联网整合这个分散且反差巨大的市场。夏凡表示, 将回收流程标准化之后才能谈服务体验,但标准化也意味着成本提升。这个过程包括交易、物流以及流程三方面的信息化工程, 背后涉及的是技术和人力的成本。“这些反差为我们提供了思考途径。”夏凡说, 除了基础的回收业务,是不是还有其他商业模式价值可挖掘? 方案点点看再生活首先做的是自建队伍,通过自主招聘回收人员,从整体着装、服务工具到服务态度等进行培训,以优化用户体验,解决安全性的顾虑; 第二是将回收服务周期化, 通过用户预约回收时间, 再生活有效利用周期时间分派工作人员;第三是交易信息透明化,如电子秤计量回收废品,使用户清晰交易信息, 而且再生活自建条形码数据库, 对大小规格不同的塑料瓶定价,根据扫描的条形码信息得出价格,提高回收效率。“接下来我们还要做一个服务评价体系, 供用户对回收人员进行评分和追诉。”夏凡介绍,再生活上门回收主要分为两大业务,一为日常废品 3 回收, 二为偶发性的家电、手机等回收。根据用户回收需求信息提供不同性质的回收人员, 前者是常规化运作, 后者有专门的检验工程师上门对产品进行检验、评估定价,再回收。“实际上是用不同的服务方式,从一个高频需求往低频需求的过渡。”在物流方面, 再生活采取分散―集中―处理的 C2B 流程, 拥有自己的废品回收大库, 对每天回收的物品进行分解处理, 再转运输送到相应的厂商。“这缩短了供应链,从用户到再生活到加工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