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9
文档名称:

商业银行操作风险.docx

格式:docx   大小:20KB   页数:9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商业银行操作风险.docx

上传人:Alphago 2022/7/4 文件大小:2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商业银行操作风险.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2
商业银行操作风险
一、操作风险的定义
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对操作风险的正式定义是:由于不正确的内部操作流程、人员、系统或外部大事导致的直接或间接损失的风险。通俗地讲,就是银行因办理业务或内部管理出了差错,需要对客户做缺乏统一的操作风险管理战略和政策,高层管理者更是无法清楚了解银行面临的操作风险整体状况。同时,分散管理还使得有些操作风险处在管理“盲区”,无人过问。二是基层分支机构操作风险管理职能缺失。国外银行一般会在基层分支机构设置风险管理一职,负责总行风险管理政策在基层的贯彻落实,对基层分支机构进行监督管理,并保持与总行风险管理信息的沟通。我国银行大多没有这一设置,操作风险管理基本上由内部审计部门负责,在基层机构没有分支。三是内部审计部门权威性不强。我国很多银行几乎都将内部审计部门作为操作风险管理的职能部门,但在权限上又与其他部室平行设置。其权威性的不足致使对总行、分行层面的稽核监督难以开展。
4
(三)操作风险管理手段亟待加强。一是内部稽核形式化问题严峻,问责制没有威慑力。二是电子化手段缺乏,内控人员素养有待提高。三是操作风险的数据积累不足。由于产权和信息披露制度的缘由,银行不但没有压力披露操作风险大事,相反却有主动隐藏风险大事的动机。
三、防范操作风险的对策分析
(一)建立和完善系统缜密、操作性强的制度规范机制
在确定程度上,防范操作风险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制定尽可能详尽的业务规章制度和操作流程,使内把握度建设与业务进展同步,并提高制度执行力。首先,要依据状况变化和形势进展,不断增加管理制度对风险点的掩盖密度。对那些与现实不相适应的规章制度要准时修改、废止,并总结重大风险大事的阅历教训,准时发觉并弥补制度设计和执行上的缺陷,不断完善风险管理制度体系。其次,商业银行应构建防范操作风险的组织架构,不断完善对操作风险的识别、评估、监测、询问和报告机制,并建立与银行内部法律部门、其他分专业风险管理部门的合作机制,关心银行高层有效防范操作风险。另外,风险管理部门还应针对不同岗位分别制定排列式的、简明的操作风险管理手册,涵盖相应岗位全部现行的业务流程,风险点等,使员工能依据手册速查,了解某项业务的具体办理方法、依据,以及发生某种操作风险后,应当如何处理和向上汇报。第三,不断增加风险管理制度的可操作性。商业银行要尽快建立掩盖全业务、全部门的信息管理系统,该系统不仅仅包括对已有的各种业务流程的再造和设置操作风险把握点,更有助于总行对其星罗棋布的分支机构进行垂直的、扁平化的管理。第四,在进一步完善制度的同时,转变业务硬约束、人员软约束的状况,实行三分别制度,防范道德风险:(1)管理与操作的分别,即管理人员、特别是高级管理人员不能从事具体业务的操作,要办业务必需经过必需的业务流程;(2)银行与客户分别,银行为便利客户,可以在防范风险的前提下,尽量简化手续,但客户经理不能代客户办理;(3)程序设计与业务操作分别。即程序设计人员不能从事业务操作,当然,随着员工素养的提高,复合型人才的增多,由此可能引发的一些行为风险应引起高度重视。
4
(二)营造以“诚信审慎”为核心的风险把握文化
风险把握文化是指全体员工在从事业务活动是遵守统一的行为规范,全部存在重大操作风险的单位员工都清晰了解本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