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文档名称:

我的四十载兰台路.doc

格式:doc   大小:17KB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我的四十载兰台路.doc

上传人:晴雯 2022/7/5 文件大小:1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我的四十载兰台路.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我的四十载兰台路
张锦廷 每当听到人们唱起《在那遥远的地方》这首歌时,我就会想起青海湖畔的金银滩草原,想起草原上的那个神秘的“工厂”――中国第一个核武器研制基地。因为,我40年档案工作生涯就是从那里开始的。
金银滩草原在青件资料将命令、通报、条令、条例分开摆放。就这样,我在军营干起了档案工作。
我在这个部队当了8年的“档案兵”。那8年,可以说是我职业生涯的“初级阶段”。管理的档案数量不多。基层分队士兵档案只有几百份,文书档案只有条令、条例、军人登记表等在基层保管,其他文件在办理完毕后都上交到司令部保密室。业务工作量也不大。士兵档案的整理集中在新兵入伍、老兵退役这两个环节。每年几十名新兵入伍后,要对他们的档案进行整理。更换部队统一印制的档案袋,将卷内文件排序、编页号,将文件名称填写在档案袋上的目录里。退役老兵档案的整理是在宣布退役名单后,将他们的档案抽出来送到司令部保密室,各分队管理士兵档案的文书集中在司令部,按业务部门的要求检查退役老兵服役期间形成的材料,如入党、入团以及立功受奖材料是否已归档,再将所在分队的鉴定材料以及退役士兵登记表等全部装入档案,最后由保密室密封、转递。
军营兰台这段工作虽然不很专业,也不那么规范,甚至有点简单,但却为我后来的职业生涯奠定了基础。可以说,我以后在档案工作上的一切成绩的取得,都应归功于这8年严酷的军旅生活,归功于军营兰台那“初级阶段”的启蒙。
1973年,我脱下军装,来到当时的冶金工业部直属鞍山冶金矿山设计研究院。当时,有几项工作可供我选择。我考虑自己当兵时是管档案的,最后还是选择去干档案。然而,到档案室以后,面对大堆的设计图纸,我犹疑了。这叫啥档案?好在老同志们都很热心,他们把能找到的几本专业刊物和内部资料都拿出来让我学****还给我讲一些名词术语。使我知道档案不仅仅是人事档案,还有技术档案等;他们还告诉我怎样分类、组卷;耐心教我编目录、排卡片以及排架、调卷。我跟着老同志在柜架之间“流连忘返”;在案卷和目录中忙忙碌碌。这样边干边学,一段时间以后,我就开始独立工作,并且还知道了“全宗”、认识了“案卷”。
对于我来说,从海拔4000多米的高山上来到这个几百万人口的大都市,在一个环境优美的科技事业单位,干着一份稳定的工作,应该说是很满足的。
按说是应该满足了,我只要这样稳稳当当地干下去就可以了。但从那次参加了冶金部举办的科技档案干部专修班回来以后,我平静的心里就泛起了层层涟漪。
在那个专修班上,中国人民大学王传宇教授给我们讲授档案学基础理论课。他说,今天我们的档案工作已从一般的事务工作升华为一项科学性工作,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此时,我从事档案工作已经十几年了,对基层档案室的业务工作,对我们档案室的室藏,可以说基本熟悉了。但是,这次专修班结业归来,我的脑子里却产生了那么多疑问。在档案库房里徘徊,在密集架前凝思,我会突然感到脑子里是一片空白,不知道那么多档案袋里都装的是什么!是一座座矿山?是一座座工厂?还是金银滩草原研制出来的***?
为什么曾经非常熟悉的档案库房,如今却变得这么陌生?
科学技术飞速发展,档案工作越来越现代化,我仅有的那点文化知识越来越不够用了。
我扪心自问的同时,自己就找出了正确的答案。
我决定系统地